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按照規定,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建立。日常生活中,人們因為勞動關系糾紛,往往通過仲裁委員會處理和解決。勞動關系雖然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但是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那么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是什么?下面小編簡單給大家講一講。
一、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1、不平等性。筆者稱之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是因為所有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不同,主要由其決定,由其產生。
(1)從實際情況來看,勞動者是相對過剩的社會弱勢群體,用人單位是相對經濟(包括科技等無形資產)實力較強具有承擔工作、生產、經營風險的法人單位。雙方總體上處于社會經濟地位強弱懸殊的不平等的地位。
(2)勞動關系雙方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有明顯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3)從勞動成果分配上看,勞動者獲取的是工資報酬及福利待遇,用人單位則追求高額回報(除了投資成本回收,還無償占有了勞動者的剩余價值)。民事關系的建立則不是以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也沒有明確的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如果有成果分配,也是平等、合理的。
2、社會法律義務與風險責任不同。勞動關系中社會法律義務和風險責任主要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動者由于自身沒有能力或不愿去承擔這種義務和風險,只能以個人名義加入到用人單位。主要有生產過程中安全責任,勞動者的工作、失業、養老、醫療、生育保險,以及經營不善的后果等。民事關系中雙方的風險和責任以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沒有明顯的偏向性,一般也愿意并有能力各自承擔。
3、行政干預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行政部門主要規范的是用人單位的行為,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民事關系中行政部門很少干預,即使有,也不是針對某一方的。
二、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1、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2、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綜上所述,勞動關系隸屬于民事關系,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不平等性、社會責任不同、行政干預程度不同等方面。在處理勞動關系糾紛時,勞動行政部門會進行干預,從中調解,對用人單位進行處罰。而民事關系中涉及行政干預的不多,更多的是調解、仲裁和民事訴訟等。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如何確認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修高速公路占地補償標準
2021-03-05交通法第90條扣分嗎
2021-03-07勞動仲裁可以按合同履行地仲裁嗎
2020-12-17交強險賠付訴訟費和律師費嗎
2021-02-16中外合資有私營企業嗎
2021-03-18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解除留置條件是什么
2021-01-16軍人離婚財產分割原則
2021-03-04離婚案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4婚前財產子女繼承公證書怎么立
2021-02-27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被執行人失信會影響到孩子嗎
2021-02-22裝修工人失誤造成業主損失誰賠償
2021-01-24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勞動合同以什么形式訂立比較好勞動合同何時生效
2020-12-12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什么叫提存保險金
2020-11-30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須抄錄風險提示嚴防銷售誤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