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勞動仲裁還用辦工傷認定么?
作為民事糾紛的救濟途徑,仲裁當然應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又不能一概否定工傷認定部門對勞動關系事實的認定。如果工傷認定之前已經勞動仲裁,或在工傷認定程序中申請勞動仲裁,仲裁委員會作出勞動關系的仲裁裁決應作為工傷認定的依據。但如果在工傷認定作出后,相對人對其中的勞動關系事實認定不服,又不提起行政訴訟,而是申請勞動仲裁,仲裁裁決恰好又作相反認定的,該裁決是否影響工傷認定決定的效力?
筆者認為,應當承認勞動仲裁裁決的權威性。但在工傷行政認定行為生效后再申請對勞動關系仲裁的,不利于行政穩定及效率。這涉及行政效率與民事權利保護的權衡,為了更好地平衡,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應注意釋明,告知相對人可對勞動關系申請仲裁,征求是否申請,若放棄申請或認定程序結束前仍未申請的,可認為相對人放棄申請仲裁權利,可由工傷認定部門進行事實認定或由工傷認定部門委托勞動仲裁機構出具意見書。對該工傷認定中的事實認定,相對人不得再申請勞動仲裁,只能提起行政訴訟。
二、工傷認定與勞動仲裁的管轄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認定須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閩勞社文[2005]253號文件規定,在生產經營地進行工傷認定。該兩者分別規定了工傷認定的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原則。《福建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五條又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并實行省級調劑金制度。因此,工傷認定一般向生產經營地的市級工傷認定部門申請。而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八條,勞動關系爭議的仲裁,由職工當事人工資所在地縣級仲裁委員會處理。這樣,同一工傷認定案件,如果對勞動關系申請仲裁,則工傷認定與勞動仲裁不論在級別還是地域管轄上都可能存在沖突,兩者往往由不同的部門作出。為了方便相對人,可以規定由工傷認定部門所在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或所在轄區的縣級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在相對人不申請仲裁時,可由工傷認定部門向所在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委托出具意見書。
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國家的勞動法中也是明確的規定了所有的用人單位都需要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當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受到了任何的工傷事故后,也是可以申請工傷賠償的,那么工傷賠償的具體金額會根據工傷鑒定結果決定,如產生糾紛也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解決。
工傷賠償項目和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10工作時間摔了一跤算工傷嗎
2020-12-11交通事故處理程序有什么流程
2021-01-19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宣告失蹤是否可以撤回
2021-03-22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的經濟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5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勞務合同應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3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投資理財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2-06產品責任糾紛如何進行歸責
2020-11-27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還貸保證保險合同的訴權之爭
2021-01-16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呢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