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申請勞動仲裁還用辦工傷認定么?
作為民事糾紛的救濟途徑,仲裁當然應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又不能一概否定工傷認定部門對勞動關系事實的認定。如果工傷認定之前已經勞動仲裁,或在工傷認定程序中申請勞動仲裁,仲裁委員會作出勞動關系的仲裁裁決應作為工傷認定的依據。但如果在工傷認定作出后,相對人對其中的勞動關系事實認定不服,又不提起行政訴訟,而是申請勞動仲裁,仲裁裁決恰好又作相反認定的,該裁決是否影響工傷認定決定的效力?
筆者認為,應當承認勞動仲裁裁決的權威性。但在工傷行政認定行為生效后再申請對勞動關系仲裁的,不利于行政穩定及效率。這涉及行政效率與民事權利保護的權衡,為了更好地平衡,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應注意釋明,告知相對人可對勞動關系申請仲裁,征求是否申請,若放棄申請或認定程序結束前仍未申請的,可認為相對人放棄申請仲裁權利,可由工傷認定部門進行事實認定或由工傷認定部門委托勞動仲裁機構出具意見書。對該工傷認定中的事實認定,相對人不得再申請勞動仲裁,只能提起行政訴訟。
二、工傷認定與勞動仲裁的管轄
《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認定須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閩勞社文[2005]253號文件規定,在生產經營地進行工傷認定。該兩者分別規定了工傷認定的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原則。《福建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五條又規定:工傷保險基金在設區的市實行全市統籌,并實行省級調劑金制度。因此,工傷認定一般向生產經營地的市級工傷認定部門申請。而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八條,勞動關系爭議的仲裁,由職工當事人工資所在地縣級仲裁委員會處理。這樣,同一工傷認定案件,如果對勞動關系申請仲裁,則工傷認定與勞動仲裁不論在級別還是地域管轄上都可能存在沖突,兩者往往由不同的部門作出。為了方便相對人,可以規定由工傷認定部門所在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或所在轄區的縣級仲裁機構進行仲裁;在相對人不申請仲裁時,可由工傷認定部門向所在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的仲裁機構委托出具意見書。
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國家的勞動法中也是明確的規定了所有的用人單位都需要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當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受到了任何的工傷事故后,也是可以申請工傷賠償的,那么工傷賠償的具體金額會根據工傷鑒定結果決定,如產生糾紛也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解決。
工傷賠償項目和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單方面降職降薪屬于變相辭退嗎
2021-03-21增資擴股是不是收購
2020-11-10物業應在業主報修后多久處理
2021-01-08雇傭關系的法律認定條件
2021-01-28公司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1-24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員工不辭而別的話單位要怎么處理
2021-02-25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違法霸占農村公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30地役權合同模板舉例
2020-12-27民間借貸房屋抵押必須辦理抵押擔保手續嗎
2021-02-15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自離后公司不開離職證明合法嗎
2020-12-31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飛機延誤賠償的標準
2021-03-04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保險合同變更風險是如何的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