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勞動關系的勞動仲裁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一種勞動爭議類型。當職工和勞動單位未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產生爭議的時候就只能通過勞動仲裁才能確定兩者的勞動關系。那么,如何通過勞動仲裁確定勞動關系?小編整理了相關的內容,供大家來參考。
一、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標準
理論界關于勞動關系的定義千差萬別,對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勞動關系是否成立的判斷標準也是莫衷一是。在《勞動法》的框架下,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關系的建立以訂立勞動合同為主要標志。但是,在實踐中出現了很多用人單位用工卻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現象。于是,又產生了所謂事實勞動關系、勞務關系等與勞動關系相對立的各種關系?!?a href='http://www.bjxgfjob.com/laodonghetong/1.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勞動合同法》出臺后,調整了《勞動法》的有關規定,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說,引起勞動關系產生的基本法律事實是用工,而不是訂立勞動合同。
由此可見,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雙方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判斷雙方是否已經建立事實勞動關系,就要看雙方是否已經建立了用工關系,而進一步判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建立用工關系,我認為主要看以下三個要素,如果這三個要素都具備,那么就能夠認定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1、勞動者要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之一,接受該用人單位的日常管理。主要有兩點:一是勞動者要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之一;二是,勞動者要接受用人單位的日常管理,如安全管理、工作規范管理等。
2、勞動者要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主要看勞動者是否為用人單位提供了勞動。
3、勞動者因為付出勞動而獲得勞動報酬。主要看勞動者是否因為為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而獲得相對應的勞動報酬,這里的報酬既包括實物性質的工資支付,也包括其它非物質回報。
在具體法律規定中,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5年5月25日下發了《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在該規定中,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情況下,如何判斷雙方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給出了更為具體的判斷標準:
1、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2、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1)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2)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3)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4)考勤記錄;
(5)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其中,(1)、(3)、(4)項的有關憑證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二、確認勞動關系的勞動仲裁類似于民事訴訟中的確認之訴,是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某一時間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狀態的一種勞動仲裁
確認勞動關系是確認某一時間段的勞動關系狀態。暫且不提雙重勞動關系以及非全日制用工可以建立雙重甚至多重勞動關系的問題,一個勞動者,在不同時間段也可能與兩個甚至更多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即使是一個勞動者,在某一時間段與某一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在另一個時間段可能已經與這個用人單位解除了勞動關系,因此,在具體的勞動仲裁實務中,在提起確認勞動關系仲裁中,除非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要明確提出的確認勞動關系是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什么時間段存在勞動關系。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如甲1998年-2001年在乙單位工作,建立了事實勞動關系,2001年甲發生工傷,單位沒有為其申報工傷,2002年甲為了自己申報工傷,向當地勞動仲裁部門提起確認勞動關系的勞動仲裁,就應該明確確認的是1998年-2001年自己與乙單位的勞動關系狀態。因為,2002年甲可能已經與其它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不然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混亂。
三、確認勞動關系仲裁類似于民事訴訟中的確認之訴,不適用仲裁時效期間的規定,不存在是否超過申訴時效的爭議
確認勞動關系的勞動仲裁,在進入人民法院這一法律審判程序中,案由就是確認之訴。因此,確認勞動關系仲裁類似于民事訴訟中的確認之訴,確認勞動關系仲裁不適用仲裁時效期間的理論與民事訴訟中的確認之訴不適用時效制度是一樣的,因為,確認勞動關系的仲裁,需要解決的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法律關系,是對一種事實的確認,并不涉及雙方實體上權利義務糾紛的處理,因此,不適用時效制度。
四、確認勞動關系勞動仲裁舉證責任適用民事訴訟舉證責任制度
關于勞動仲裁舉證責任問題,原來僅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中有原則性規定,即類似于民事訴訟的“誰主張,誰舉證”。后來在《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十七到第二十二條又有了具體規定,并明確了在勞動爭議處理中涉及證據形式、證據提交、證據交換、證據質證、證據認定等事項,本規則未規定的,參照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這是一個勞動仲裁與勞動爭議訴訟的對接性的法律規定,明確了勞動仲裁與勞動爭議訴訟統一適用一個證據規則。具體到實務中,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一般的舉證責任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則,但涉及到勞動者的檔案、工資支付憑證這些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證據時,應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
文中列舉了確認勞動關系的標準。另外,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一般在仲裁的時候是適用“誰主張,誰舉證”的,但是像檔案、工資支付憑證是可以要求勞動單位提供的,另外勞動仲裁是時效的爭議的。
申請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勞動仲裁收費最新規定
拖欠工資勞動仲裁申請書樣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執法行政復議機構是哪幾個
2021-02-13民法典如何規定父母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
2021-02-19離婚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28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買方賣方仍應支付中介費嗎
2020-11-29員工收到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21-02-20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重大誤解訂立的保險合同是否能變更
2021-02-26國地稅合并土地出讓金怎么分配
2020-11-24修建機場拆遷房屋由哪級政府審批
2020-12-31房屋拆遷時,拆遷補償標準低怎么維權
2020-11-19營業房拆遷,停產停業損失該如何計算
2021-01-27怎么購買拆遷安置房
2021-03-04安置房的定義
2021-01-13商鋪拆遷補償條例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