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職的時候工資不夠扣社保怎么處理
離職時扣保工資不夠,如果是員工個人應承擔交費比例與額度的部分,則要個人續交或另行交款與公司;如果是單位應承擔的交費比例與額度部分則不應由個人另行交納,單位應予以承擔。
對于員工而言,社會保險現在通常說的是"五險一金",具體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具體單位和個人承擔的比例是各承擔50%,那是按照個人全年平均工資計算的。
國家規定的是:住房公積金不低于工資的10%,效益好的單位可以高些,職工和單位各承擔50%。(公積金:可以在個人裝修或購房時使用的信用貸款,如個人已有住房,房產證件的名字也是個人的話,那么可以申請辦理按月支取個人公積金)。
"五險"方面,按照職工工資,單位和個人的承擔比例一般是:養老保險單位承擔2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單位承擔6%,個人2%;失業保險單位承擔2%,個人1%;生育保險1%全由單位承擔;工傷保險0。8%也是全由單位承擔,職工個人不承擔生育和工傷保險。
養老保險:繳夠一定年限后可以在退休(男60,女50,女干部55,特殊工種可提早辦理退休)時按月領取一定數額的養老金,可領至參保人死亡。
失業保險:單位2%,個人1%農民工不繳個人負擔部分。
社保規定繳費滿一年以上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救助金,一般至少可以領取三個月失業金。
在領救助金期限內,若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有變動,則失業保險立即停止發放。
醫療保險:一般比例為單位10%,另加大額醫療5元/月;個人2%,按醫療局規定繳夠一定時限,便可以報銷個人的門診費用及住院,以及大額醫療部分。
目前大部分地區規定繳夠25年方可以享受退休醫療保障。
工傷保險:在工作的過程中或者上下班的過程中發生的意外傷害的費用報銷。
生育保險:比例為0。8%或3%,全為單位負擔。繳費滿一年以上的在職職工方可享受。
男可以報銷節育手術的費用或輸精管復通手術的費用,女可以報銷懷孕期間的檢查費用以及生育時的手術費用和支付哺乳期的補助費用。
二、員工不愿繳納社保怎么辦?
1、員工不同意繳納社會保險作為不符合錄用條件之一
由于員工不同意繳納社會保險可能導致在發生重大工傷事故后,用人單位要承擔的各種費用金額較高,社保機構在現階段對于用人單位參保前發生的工傷又不承擔任何責任。因而對于員工外出較多、工傷事故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將員工不同意繳納社會保險作為不符合錄用條件之一,全面規避發生工傷的風險。
2、與員工簽訂協議約定不繳納社會保險的補償標準
不得不承認有的單位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比較低,如果要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其自身的生存狀況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要錄用這類員工,只能由雙方進行協商先由用人單位為其繳納商業保險規避一定的工傷風險,之后按照每年度一定金額給予社會補償。同時員工也承諾放棄對用人單位主張補繳社會保險的權利或者今后主張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的承擔方式。
3、與雙重勞動關系員工的原單位達成發生工傷后的處理協議
如果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下崗職工的所在單位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由于在新用人單位發生的工傷,不能使用原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規避風險。為此新用人單位應當與員工的原單位進行聯系達成借調的意向,或者發生工傷后由原單位進行申報,由新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用人單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
員工離職并不一定就是剛好干滿一個月,此時用人單位往往是按照實際工作的天數來計算工資,若工作的天數過短那能夠獲得的工資相對就要少一些,而單位在發放工資之前需要代扣代繳社保費用,其中若是應當支付員工的工資都還不夠扣個人社保費用的話,可以要求員工補上差的錢。
工作時不交社保的后果有哪些
簽了勞動合同不交社保是否合法?
員工如果離職社保怎么轉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二手房交易的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02婚后才知道對方是精神病人的可以起訴婚姻無效嗎
2020-11-23涉外商標注冊如何申請
2021-01-30離婚案二審是終審嗎
2021-03-26“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法官上街 宣講家庭暴力案例
2021-01-24婚姻效力糾紛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的婚姻效力如何
2020-12-14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委托他人代理訴訟,有什么新規定
2021-02-11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入職是否要開無違法犯罪證明
2021-01-05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農民工工傷可享受哪些待遇?
2020-12-15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