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就業和勞動,我們在進入單位或者企業,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之后,在工作期間,如果不慎發生意外,即造成工傷。如果造成了工傷,除要及時到醫院救治之外,我們也應該及時進行工傷認定申請。但是如果因種種原因造成工傷認定申請超期如何補救?下面聽聽小編的看法。
1、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性質
如果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屬于訴訟時效,將有悖于《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本意,《工傷保險條例》第五條第二款明確賦予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具有受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工傷認定申請,并根據事實和法律行使工傷認定的行政管理職權。也就是說,《工傷保險條例》是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行政程序中所應適用的法律規范,而不是人民法院或者訴訟參加人在訴訟程序中所應遵循的法律規范。因此,認為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屬于訴訟時效無從談起。其次,如果認為工傷認定申請期限屬于除斥期間,也不符合除斥期間的適用客體及其法律屬性。除斥期間的適用客體一般為形成權,即權利人可以依自己一方之意思表示而直接發生法律關系變動的效果。然而,工傷待遇顯然不能因職工或者用人單位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就當然獲得,工傷認定申請權在性質上屬于請求權。此外,除斥期間不可中止、中斷、延長,但用人單位申請工傷認定,法律賦予了提出延長申請期限的權利,故工傷認定申請期限不符合除斥期間的法律屬性。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既然《工傷保險條例》是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在行政程序中所應適用的法律規范,那么,工傷認定申請期限的性質就僅屬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的程序期限規定而已。
2、超過法定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法律后果
超過法定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對于用人單位、職工及其近親屬來說,其法律后果將使其喪失要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工傷認定的權利,同時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四款規定的精神,對已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用人單位、職工及其近親屬而言,也將喪失要求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在此期間發生的工傷保險費用的權利。
因此,對于超過法定期限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不予受理。
如職工及其近親屬可以通過與用人單位協商,自愿達成賠償協議的方式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也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獲得工傷保險待遇。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職工作為特殊主體,其因工傷事故受到人身損害,盡管有《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認定辦法》等法律的特別保護,但法律并沒有將此類案件排除在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之外,故職工因工傷事故受到人身損害,其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也應適用上述一年的規定,由于其屬于訴訟時效,故可以中止、中斷、延長。當然,工傷保險屬于社會保險范疇,其本質是國家對勞動者勞動權益的社會保障措施,帶有一定程度的國家強制性,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為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賦予其工傷認定的行政職權不僅具有權威性、效率性,同時由于涉及工傷保險基金的支付,與公共利益密切相關,因此工傷認定應當行政優先,司法應保持應有的克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該規定就體現了行政優先的理念。在超過法定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情形下,職工及其近親屬將喪失通過行政程序認定工傷的權利,且工傷保險待遇也不是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而是由用人單位承擔,此時,工傷糾紛完全是用人單位和職工之間平等主體的利益爭議,不涉及公共利益,國家無需介入對其進行行政管理,故賦予職工及其近親屬訴權,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受傷職工獲得工傷保險待遇的實體性權利。因此,對于超過法定期限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拒絕受理的案件,只要未超過訴訟時效一年的規定,或符合法定中止、中斷、延長的情形,職工仍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若人民法院認為符合工傷的法定構成要件,應當判令用人單位足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當然,職工也有權放棄獲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綜上所述,工傷認定申請超期就意味著職工及其親屬將喪失要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工傷認定的權利,但是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協商,自行解決工傷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訴訟解決,因為造成身體損害的訴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如果對工傷認定申請超期如何補救仍存在疑問,可以向律師咨詢。
工傷應該去哪里鑒定
2020年最新工傷認定標準
工傷賠償由誰支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繼承公證程序
2020-11-24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無故毆打他人如何處罰
2021-01-13家庭暴力簡介與家庭暴力類型有哪些
2021-02-27公租房申請書如何寫
2021-03-17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勞動合同糾紛被告是否要反訴
2020-12-13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退休離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6實習期獨自駕車上高速發生追尾
2021-03-16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天降冰雹致車輛受損,如何理賠
2021-01-23保險代理人沒有資格證書從業違法嗎
2021-01-25家里裝了監控拆遷有賠償嗎
2021-01-07對拆遷補償方案不滿意怎么辦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