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1、庭審準備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2、法庭調查
(1)當事人陳述,首先由原告口頭陳述其訴訟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然后由被告陳述案件事實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見。
(2)出示證據和質證,當事人陳述結束后,必須將案件的有關證據在法庭上展示,并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3、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
4、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后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作出判決并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
二、民事糾紛法院審理期限是多久?
1、一審審限一般6個月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一審民事案件的審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準;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審限為3個月,不能延長,若3個月內不能審結,轉為普通程序繼續審理。
2、二審審限一般3個月
人民法院審理二審民事案件一律適用普通程序,針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針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30天,不能延長。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案件的審限依據適用的程序確定,按照一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一審普通程序的審限,按照二審程序再審的適用二審程序的審限。
綜上所述,民事糾紛解決的最終措施就是起訴到法院,由法院做出判決。法院決定臨時開庭的,應當提前三日通知案件當事人,告知其地點時間等重要信息。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一審期限在三個月左右,如果案情比較特殊,還會延期審理。
民事訴訟法關于強制執行有哪些
哪些人不能作為民事訴訟證人?
民事訴訟財產保全方式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深夜駕駛機動車“碰瓷兒”應如何定性
2021-01-15留置權成立需要滿足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0動物致人損害的形態可分為哪幾種
2020-11-12衛生行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26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怎么合法有效的討薪討債
2021-01-07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無證房產怎么確權
2021-02-11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公司倒閉無定期懷孕員工怎么賠償
2021-03-04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海洋運輸貨物保險的險別分類有哪些
2020-12-01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
2021-01-01哪些情況下不能保險
2020-12-08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