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惡意推遲開庭時間怎么辦?
法院惡意推遲開庭時間可以向法院監察室或者檢察院反映,請求他們進行監督。如果沒有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限,就難以認定是故意拖延,因為主辦法官在一定程序上有自由安排工作的權限。
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二、民事訴訟程序是什么?
1、起訴,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如果對裁定駁回起訴不服,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受理后,法院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15日內進行答辯,通知當事人進行證據交換,可根據當事人申請,做出財產保全裁定,并立即開始執行
3、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如果達成調解協議,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生效,當事人履行調解書內容或申請執行;未達成調解協議,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宣判)。
5、 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法律上其實沒有對何謂惡意推遲開庭時間有明確的解釋,就是說訴訟當事人主觀上認為法院是在故意拖延開庭時間的,但實際上可能也提供不出任何惡意推遲開庭時間的證據。在法院沒有超過法定審理時限的情況下,對法院幾乎不會有任何的處罰措施。
開庭時間一般幾個小時可以完成?
開庭時間法律規定是什么?
刑事案件檢察院抗訴案件開庭時間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關等級醫療事故可以主張的賠償項目
2021-01-30疫情期間解除租房合同算違約嗎
2020-12-26婚內懷別人孩子犯法嗎
2021-01-30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怎樣才能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問題
2021-01-09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機動車發生全損應如何理賠
2021-01-20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土地承包經營權繼承是什么意思
2021-02-22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家庭承包土地怎么轉讓
2021-01-27房屋拆遷中,營業房獲得全額補償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8拆遷安置房屋一般分為哪幾種
2020-12-01拆遷養殖戶補貼政策住房補貼政策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2020-11-11拆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1-12老房倒塌了拆遷是否有安置房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