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補充的原則包括哪些?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2、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4、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5、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于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準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二、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些基本原則的統領作用?
民法基本原則的規定,不僅是為了規范當事人自身行為,更是為了規范民事活動的立法、行政執法、法院及其他機構的司法行為。在立法層面,民法總則中規定的這些基本原則不僅對總則中的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而且對整個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發揮統領作用,甚至還要對包括商事法、知識產權法、社會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權利的法律發揮統領作用。
這些基本原則對于各種下位法的制定應當發揮指導甚至是制約的作用。例如,在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地方立法機構制定的地方法規涉及民事活動規范的時候,都應注意遵守這些原則。可以說,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為規范民事活動制定的其他法律,其效力次于像民法典這樣的法律的時候,同樣也要遵守這些基本原則,使得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2017年3月15日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66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華社3月18日受權全文播發這部法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國家通過制度各類的規章制度來約束人們的日常行為準則目的是更還規范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創造更好和諧的社會。同時,人人面對法律法規的時候都是平等的,沒有特殊對待的規定。希望廣大群眾在進行社會活動時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
民法總則中的近親屬是怎么規定的
民法總則保護見義勇為是怎么規定的
民法總則宣告死亡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董事會的職權有哪些
2021-02-07非法辦老年培訓班如何處罰
2021-03-05退婚了還可以再訂婚嗎
2020-11-30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勞動爭議案件辦案指南
2020-11-16勞動糾紛訴訟權利
2020-12-13法律對產品責任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1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保險理賠誤工費標準
2020-12-11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什么方式流轉
2020-11-16土地轉讓和出租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01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2020-11-07保障房資金可以用于征地拆遷嗎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