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張小姐從外語學院畢業后,被北京一家培訓機構錄用了。培訓機構安排張小姐到商務外語培訓班,擔任外語課程講師。張小姐工作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培訓地點,在各期培訓班的間隙,培訓機構安排張小姐回到培訓機構的辦公場所作接待咨詢、學員回訪、培訓統計、課程設計等工作,培訓機構按月向張小姐發放了保底工資和獎金。
然而好景不長,近日這家培訓機構突然換了領導,隨后有幾個員工遭到了解聘,張小姐就位列其中。張小姐找到單位有關負責人,索要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有關負責人卻表示:“我們培訓機構跟你是勞務關系,哪有什么‘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
張小姐一直認為自己和培訓機構之間是勞動關系。她感到非常氣憤,只好申請勞動仲裁。張小姐雖然與培訓機構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是她保存了單位發放的工作證、工作服、出入證、課程安排表、考勤表,以及歷次工資發放時候的工資條。最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張小姐與該培訓機構之間建立的是勞動關系,裁定該培訓機構向張小姐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
并非只有到單位打卡才是上班
一提到“打工”、“就職”等詞語,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勞動者到用人單位上班。而本案中張小姐的工作是培訓,她有可能長時間在培訓地點上班,在培訓周期內也不到單位打卡簽到,有時候甚至是單獨面對培訓學員,但是這些情形,都不能否認她是在履行培訓機構安排的工作職責。她授課的時間是培訓機構確定的,課程的內容和進度也是培訓機構確定的,培訓機構向她發放工資。從這些情況分析可以得出“張小姐與培訓機構之間建立了勞動關系”的結論。
根據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是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是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保留好工作證以備舉證之需
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文件的規定,對于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參照下列憑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乘坐客車時出現自身財產損失誰來負責
2020-11-25出租房被拆遷可以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1-02-27工會組織工傷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1-01-04公司設立登記申請流程該怎么走
2020-11-16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房產確權后可以變更嗎
2020-12-19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從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0-11-16多長時間內民間借貸能訴訟
2021-01-23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入職合同簽訂需要注意的事項包括哪些
2021-03-15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簡述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什么
2021-03-12全車盜搶險與車上人員責任險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