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補償金應以應發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嗎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因此,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以應發工資計算。
二、經濟補償金可分發要求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三、不得有經濟補償金情形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高勞動合同工資待遇但勞動者不愿意續簽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于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四、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總而言之,經濟補償金應以應發工資作為計算基數,這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不是領導者說改就改的,如果解雇人并未按照法規下達經濟補償金,可以去勞動局采取投訴。當然,一定要注意是否到達了擁有經濟補償金的要求。以上便是小編的解答了,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繼續進行法律咨詢,律霸網律師也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高空拋物危害他人健康怎么認定
2020-11-30如何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0910級傷殘鑒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7定金與保證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離婚時的小孩撫養權怎么判
2020-12-26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因工受傷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3-10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保險經紀人是什么呢
2021-03-21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土地出讓前要先完成拆遷嗎
2020-12-08土地轉讓的補償有哪些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