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補償金應以應發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嗎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因此,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是以應發工資計算。
二、經濟補償金可分發要求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三、不得有經濟補償金情形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高勞動合同工資待遇但勞動者不愿意續簽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于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四、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的計算】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總而言之,經濟補償金應以應發工資作為計算基數,這是法律明文規定的,不是領導者說改就改的,如果解雇人并未按照法規下達經濟補償金,可以去勞動局采取投訴。當然,一定要注意是否到達了擁有經濟補償金的要求。以上便是小編的解答了,還有疑問的話,可以繼續進行法律咨詢,律霸網律師也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處公證過的證據有效期是幾年
2020-11-13連帶債務執行應注意什么
2021-01-15申請強制執行是否停止計算利息
2020-12-11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正在抵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3離婚財產保全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3-21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