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沒有規定時效中斷。通常認為,行政訴訟不存在時效中斷,因為行政訴訟事關公共秩序,更強調效率,但大部分情況確是當事人更容易耽誤起訴期限。為此,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屬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誤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限內。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之規定顯然說明行政訴訟不適用訴訟時效理論,當然也不適用時效中斷理論,所以此規定不利于公民權利的維護,無法使公民信服此立法的公正性。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三條之規定,行政訴訟時效應當分為以下兩種:
1.一般訴訟時效。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2.特殊訴訟時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由于不屬于起訴人自身的原因超過起訴期限的,被耽誤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訴訟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時間不計算在起訴期間內。對涉及不動產的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20年、其他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訴訟時效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辦案效率,公民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該及時的提出訴訟辦理。訴訟期限不應該超出我國的法律規定訴訟時效,一旦超過訴訟時效的,我國的人民法院不會受理這類糾紛案件。
行政訴訟法修改看點
行政訴訟裁定駁回起訴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律師代理合同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互換協議有效嗎
2020-12-20行政違法是否要求有主觀過錯
2020-12-27投保人的保單可以抵押債務嗎
2021-01-21合伙財產的出質限制有哪些
2021-01-27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現在孩子輔導可以要求前夫增加撫養費嗎
2021-02-16老人贈與房屋證明怎么寫
2021-02-20公證遺囑怎么寫
2020-12-05遺棄罪先予執行
2020-11-11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1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貿易合同中對保險的約定是怎樣的
2021-02-14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