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傷保險條例》要求職工發生事故傷害之日起30日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制度安排,基于“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工傷保險條例》第4條第3款),用人單位既然招用勞動者就負有承擔及時申報的法定義務,如果用人單位試圖逃脫責任和義務在法定期間未履行申報工傷認定的,所發生的合法費用由單位自行承擔。那么,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在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否意味著工傷職工等申報主體必須在30日之后才可以提起申請呢?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用人單位明確拒絕為工傷職工申報工傷,無論是否在30日之內,工傷保險行政機關都應當予以受理。
三、《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1款中的申請時限30日和第2款中的申請時限1年,均非時效期,不因特殊情況以及不可抗力而中止、中斷,但有特殊原因的,用人單位申請時限經工傷保險行政機關批準可適當延長。《山東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12條規定,用人單位因交通事故、失蹤、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傷害及受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不能在規定時限內提出申請的,經統籌地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0日。因為申請時限為除斥期而非時效期,不因特殊情況以及不可抗力而中止、中斷,用人單位申請期限延長將導致職工個人申請期限縮短,那么,申請時限是否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呢?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對〈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64條關于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問題的請示》的復函中,明確同意山東省政府法制辦公室提出的“申請時限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的觀點。在這里,國務院法制辦的觀點是扣除而非延長,即對于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期限應予補足而非對期限的延長。
用人單位對于工傷職工申報時限延長的申請被批準后,如果因客觀或主觀原因放棄,工傷職工個人等申報主體的申報時限在沒有法律明確的前提下并不能因此相應延遲。這是因為個人等申報主體的申報時限已經在單位未申報的基礎上順延了11個月(至少是10個月),如果權利救濟時限的過多延長則不利于證據的收集和保存以及工傷職工權利的及時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信訪處理意見可否申請行政復議
2021-02-08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8取保候審最快幾天放人
2020-12-31借條和欠條的訴訟時效
2021-02-09拆遷補償款能否強制執行
2021-01-15如何撤銷錯誤的終結裁定
2021-02-27仲裁開庭對方不來賠償怎么辦
2020-12-31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清潔工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5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最新(2008)勞動合同范本
2020-12-19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競業限制不限地域是否違法
2020-12-26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實習期簽署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7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