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傷保險條例》要求職工發生事故傷害之日起30日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制度安排,基于“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使工傷職工得到及時救治”(《工傷保險條例》第4條第3款),用人單位既然招用勞動者就負有承擔及時申報的法定義務,如果用人單位試圖逃脫責任和義務在法定期間未履行申報工傷認定的,所發生的合法費用由單位自行承擔。那么,法律規定的“用人單位未按規定在30日內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是否意味著工傷職工等申報主體必須在30日之后才可以提起申請呢?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用人單位明確拒絕為工傷職工申報工傷,無論是否在30日之內,工傷保險行政機關都應當予以受理。
三、《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1款中的申請時限30日和第2款中的申請時限1年,均非時效期,不因特殊情況以及不可抗力而中止、中斷,但有特殊原因的,用人單位申請時限經工傷保險行政機關批準可適當延長。《山東省貫徹工傷保險條例實施辦法》第12條規定,用人單位因交通事故、失蹤、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傷害及受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影響不能在規定時限內提出申請的,經統籌地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30日。因為申請時限為除斥期而非時效期,不因特殊情況以及不可抗力而中止、中斷,用人單位申請期限延長將導致職工個人申請期限縮短,那么,申請時限是否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呢?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于對〈工傷保險條例〉第17條、第64條關于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問題的請示》的復函中,明確同意山東省政府法制辦公室提出的“申請時限應扣除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時間”的觀點。在這里,國務院法制辦的觀點是扣除而非延長,即對于因不可抗力耽誤的期限應予補足而非對期限的延長。
用人單位對于工傷職工申報時限延長的申請被批準后,如果因客觀或主觀原因放棄,工傷職工個人等申報主體的申報時限在沒有法律明確的前提下并不能因此相應延遲。這是因為個人等申報主體的申報時限已經在單位未申報的基礎上順延了11個月(至少是10個月),如果權利救濟時限的過多延長則不利于證據的收集和保存以及工傷職工權利的及時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委與紀委有何不同
2021-02-22辦了營業執照沒有開店有什么后果
2021-01-30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具備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股權惡意轉讓后能否打撤銷權糾紛官司
2020-11-16如何行使抵押權
2020-11-29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禁駕多久
2020-12-08道路交通事故協議書格式
2021-03-20破產申報債權時債權包括利息嗎
2020-11-27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哪些離婚證據是屬于非法收集
2021-01-28車禍二人死亡應該賠償多少錢
2021-03-10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離婚調解收取財產分割費嗎
2020-11-10離婚協議里的賠償金多久有效
2021-02-21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關于放棄繼承權的特別規定
2021-02-21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受威脅已過戶的贈與房產可反悔嗎
2021-01-25什么叫現房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