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某因家中有事,決定向所在公司請假1天。當天,陸某騎摩托車到公司遞交書面請假條,經工段組組長批準、車間主任簽字同意后,離開公司回家,不料途中與一卡車相撞。受傷后的陸某經搶救無效死亡。事后,陸某的親屬要求公司為其申報工傷認定,可公司認為陸某的死亡不屬因工死亡,對其親屬的要求不予理睬。于是,陸某的親屬向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但能否被認定為工傷?
律師意見認為應該認定為因工死亡。理由是:陸某請假后離開公司,屬《條例》規定的“上下班”情形,陸某請假經批準后回家,與其平時下班后回家是同一情形。至于陸某是否真的走在回家路上,只要工傷認定部門調查時,確認其行走的方向及意思表示與《條例》規定相符,就應該推定為走在回家路上。再說,《條例》在規定“上下班途中”這個概念時,并沒有按《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規定的“在上下班的規定時間和必經路線上”來要求,而是規定得比較寬泛。所以,認定陸某的死亡為因工死亡是符合《條例》規定精神的。
因此,應該認定陸某為因工死亡。此案的關鍵問題是陸某受傷致死時是否屬于“在上下班途中”。根據《條例》第14條第6項的規定:職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乍看起來,陸某向公司領導請假后回家的行為本身不屬于工作完成后的下班回家概念,但是客觀分析起來,按規定請假也是職工的義務,從廣義上講,也屬職工向單位提供義務的范疇。因而,陸某履行請假義務時的往返路途屬于“上下班途中”。
關于上下班途中,原意是指從工作地到住所地的“家”的界定,考慮到“上下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依據《條例》第14條第6項的規定,應做擴大化理解,采用合理化的標準,而不是僅限于認為“上下班”就是上班了、下班了,其他情形一概排除在外。綜上,在本案中,易采用“有利于勞動者”的原則來認定工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適用什么責任原則,醫療事故誰來舉證
2021-03-19申請對工傷認定的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
2021-03-12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未備案如何處理
2020-12-30傷殘鑒定是如何的
2021-02-15不繼承遺產可以不贍養嗎
2021-02-10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被裁員的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16重復保險怎么賠
2020-12-25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保險報警但是未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12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分析旅行社責任保險案例
2020-11-27農村集體土地使用年限是多久
2021-01-14林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土地轉讓手續是如何辦理的
2021-03-02企業取得的房屋拆遷補償該不該交增值稅
2021-02-11拆遷時房產證有什么用
2020-12-20拆遷糾紛不立案怎么辦
2021-03-13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22城市拆遷補償的形式有幾種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