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除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同意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門培訓費用,并對勞動者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限。
如果雇員違反服務期協議,他應按照協議向雇主支付違約金。違約金金額不得超過發包人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未完成部分分攤的培訓費用。
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不影響勞動者在服務期內勞動報酬的提高。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并同意在勞動合同終止后的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此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情形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為了公司的利益,一些用人單位會違反《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或強迫勞動者簽訂違約金。該違約金無效。但是,對勞動者要求違約金的權利沒有具體規定和限制。針對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超出勞動合同法律規定的違約金的情形,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沒有立法干預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是有效的。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但不影響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規定的效力。從立法目的來看,《勞動合同法》之所以只干預勞動者承擔違約金,主要是出于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考慮,用人單位的合同地位明顯優于勞動者。因此,由于沒有明確的立法干預,也不存在利用締約優勢侵害對方當事人利益的風險,因此,應當運用合同法中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概念來確定合同條款的效力。因此,理論上存在雙重賠償的可能性,即用人單位除依法承擔終止賠償外,還應承擔合同約定的賠償。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時,在不與《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相抵觸的情況下,可以適用《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因為遵循《合同法》中當事人意思自治的理念,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應當屬于雙方意思自治的范圍,從性質上看,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規定進行調整。綜上所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處罰條款是否有效,取決于具體情況,這與《勞動合同法》可以規定處罰的情況是一致的。只要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本協議受法律保護,本協議必須承認有效,否則無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人身侵權糾紛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29級別管轄可以提異議嗎
2021-03-20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房屋抵押登記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8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保險的作用具體有哪些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伍某訴某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6按保險合同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的真實意思對合同條款所作的解釋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2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土地互換期限約定不明怎么處理
2021-03-25土地流轉農民入股合同怎么寫
2020-11-20租房開店遇拆遷,房東要提前解約怎么辦
2021-01-01不是在宅基地上建的房子,拆遷時能得到補償嗎
2020-12-11單位職工住房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