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公司,如何應對員工不辭而別,首先要明白,員工不辭而別并不等于自動離職!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公司必須立即做出相應的應對,并迅速履行以下相關程序,以避免承擔勞資雙方的法律風險:
在處理這種情況時,公司有幾點需要注意:
<1。公司發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時,應當事先將原因告知工會。通知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自員工曠工期滿之日起終止勞動合同;要求員工在15日內辦理檔案和社保過戶手續,否則后果由員工本人承擔;自通知發出之日起,所有員工未來的行為都屬于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
3。職工的正常勞動報酬繼續及時結算并分配給職工。
建議企業分三步經營:
1。當員工不離開時,向其確認的送貨地址發送“提醒函”,催促其返回公司正常工作,告知其如遇特殊情況需辦理請假手續并提交相應證據,并告知逾期不歸的后果。這是一種基于管理責任的行為。員工不來上班。作為管理方,企業也需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去問。
2。發出催告函,逾期不歸的,按公司規章制度決定解除勞動合同(曠工超過一定天數的,解除勞動合同)。如果企業已經成立工會,請記住在終止前通知工會。
3。將“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郵寄給員工,并在特快專遞明細表上注明所寄文件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
以上操作既履行了用人單位的管理職責,又履行了解除勞動合同的相關程序,避免了勞動關系處于不確定狀態或非法解雇的法律風險。
員工不辭而別的風險是什么。許多公司認為,如果一家公司想隨時解雇一名員工,應該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替代通知。相應地,如果員工隨意離職,還應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作為補償。然而,結果適得其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的法律支持是支付辭退職工的代理費,對職工的補償暫時不能依賴。一個更大的誤解是,公司提前辭退員工必須符合三個法定條件(《勞動法》第26條),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企業忽視。
很多人懷疑,如果錢扣不掉,不是縱容員工隨意離職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勞動部頒布的《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賠償辦法》第四條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勞動者應當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
(1)用人單位為招用勞動者支付的費用;
(2)用人單位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處理;(三)給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四)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補償費用。
違反勞動合同的規定或約定,提前30天離開公司是一種典型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因此,如果公司有任何損失,可以向工人索賠。
第二,對于急于跳槽、無視勞動合同的員工,用人單位可以在30日內拒絕辦理離職手續??紤]到社保公積金不能白交,單位可以開具員工工作取款單,社保取款單在單位賬戶上蓋章,但員工工作取款單和勞動手冊在30日內不予發放給員工。這對他們在下一個單位的工作表現出一定的影響。30天后,將書面通知員工收集上述信息。當然,上述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力度似乎不足以震懾員工,保證勞動合同依法履行。索賠需要證明單位本身的損失,舉證責任大,打官司往往得不償失。拒不返回工作崗位對戶籍職工仍然有用,但對本案和本案中辭去用人單位職務的職工沒有影響。在實踐中,對于重要員工,用人單位應巧妙地將解密期與違約金相結合,防止員工擅自離職。
員工不辭而別的問題已經引起立法部門的足夠重視。正在制定的《勞動合同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勞動者未按照本法規定的通知期限提前通知用人單位的,即勞動合同終止的,應當按照月工資標準的兩倍向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員工辭職將更加合理和規范。
那么以上內容就是員工不辭而別時,用人單位需要注意和處理的事項和方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單位不能視為自動解除勞動合同。我們在處理這種事情時決不能粗心大意。如果您的個人問題不能通過上述內容得到有效解決,建議您到律霸進行網上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生人身損害賠償
2020-11-29無期徒刑的減刑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03贍養協議和經濟協議能合起來寫嗎
2021-03-20營業執照年審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1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以贍養為條件的贈與能否撤銷
2021-02-17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商家履行不了合同怎么賠償
2021-02-23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人身保險的索賠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小時工突然受傷當事人應該理賠嗎
2020-11-08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哪些情形屬于沒有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20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二條是怎樣的
2021-01-03拆遷安置利益轉移如何認定
2020-11-18拆遷或者征地是按戶口人數賠償的嗎
2021-02-19拆遷安置房交易有什么限制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