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及時申請勞動仲裁,確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是勞動者申請工傷賠償的前提。《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第十八條第二款明確規(guī)定:“申請工傷認定,應當提交與用人單位發(fā)生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因此,未簽訂勞動合同或未簽訂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必須首先通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確認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才能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在實踐中,除了確認爭議雙方具有勞動法意義上的就業(yè)主體和勞動主體的身份外,確定事實勞動關系最重要的是考慮爭議雙方是否存在管理關系
關于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2條規(guī)定,當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在確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時,可以參考以下憑證:(I)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員工工資分配名冊)和各種社會保險費的支付記錄(2)“工作許可證”,“服務證書”和其他可以證明雇主發(fā)給工人身份的文件(III)招聘記錄,如工人填寫的“登記表”和“登記表”(IV)考勤記錄(V)其他工人的證詞等,提醒所有員工注意保管單位為自己出具的相關材料,如在實踐中發(fā)生勞動爭議,注意保管工資單、工資存折或蓋有公司印章的工資卡等工資支付記錄,并注意拍照或復印;保管本單位發(fā)放的出入證、出入證、健康證、資格證、上崗證、胸卡、名片等能夠證明勞動者工作內容的證件;注意復印或拍照,保存報名時填寫的報名表、報名表等輔助招聘記錄;收集代工單位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簽訂的合同和其他文件;使用錄音、錄像、微信、QQ聊天記錄、手機短信、電子郵件等合法手段獲取與用人單位負責人或法定代表人協商工傷賠償或認定勞動關系的相關信息,并注意備份和保存。根據證據規(guī)則,當雇主沒有與工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或雖簽訂了勞動合同但單方面持有勞動合同,因此工人由于沒有勞動合同而缺乏直接證據時,工人也可以采取法律途徑,盡可能多地收集證明力較弱的間接證據。這也是及時有效維護其合法權益的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工傷索賠都必須以勞動關系的存在為基礎。例如,在建筑工程領域,建筑企業(yè)等用人單位對承包工程或管理權但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招收的人員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用人單位對不具備用人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非法轉包聘用的人員,應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所屬單位應當對不具備本單位業(yè)務所屬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招用的人員承擔工傷保險責任。也就是說,雖然上述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主體與勞動者沒有直接的勞動關系,但它要求勞動者以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承擔保險責任,以保護弱者。如果工人遭受工傷,上述仲裁程序將不再是前置程序。第二,通過社會保障局自行申請工傷鑒定。如果雇主拒絕為工人申請工傷鑒定,工人可以自行申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發(fā)生工傷事故時,雇主有法律義務申請工傷認定。但是,依照本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拒絕履行的, “用人單位未按照前款規(guī)定申請工傷認定的,受傷害的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自認定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事故傷害日期或職業(yè)病診斷和鑒定日期“因此,受傷員工或其直系親屬在收到確定事實勞動關系的仲裁裁決后,應及時準備工傷認定申請表、醫(yī)療診斷證書或職業(yè)病診斷證書等申請材料(或職業(yè)病診斷鑒定書)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18條的規(guī)定,向用人單位工商登記所在地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注意與雇主申請開始日期的差異。個人或工會必須在事故發(fā)生之日起一年內提出申請,工傷認定申請表應包括時間、地點、原因、,傷害程度和事故的其他基本信息三.如果工傷傷殘,治療后影響勞動能力,且傷勢相對穩(wěn)定,則通過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工傷職工應當提供工傷鑒定書和與工傷醫(yī)療有關的病歷、病歷等資料,并及時向設區(qū)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交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只有通過確定具體的殘疾程度,我們才能參考法律,更準確地向雇主要求最低賠償金額,保護受傷工人的合法權益。殘疾在工傷中被稱為勞動功能障礙。根據現行《職工工傷勞動能力鑒定和職業(yè)病傷殘等級》的規(guī)定,將勞動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其中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工傷待遇,雙薪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職工的工傷待遇包括:(一)工傷醫(yī)療和康復治療:符合工傷待遇政策的費用,如治療費、登記費、醫(yī)藥費、住院費、,輔助裝置的安裝和配置費以及康復費應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住院伙食補貼由醫(yī)療機構發(fā)放,報經辦機構批準。受傷工人在城市以外就醫(yī)所需的交通和住宿費用由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體標準由統籌區(qū)人民政府規(guī)定。(二)停工處理和留薪期:在停工期間和留薪期內對工傷進行處理,雇主應按月支付其原始工資和福利(III)工作死亡待遇:喪葬津貼,受撫養(yǎng)親屬的養(yǎng)老金和因工死亡員工的一次性死亡津貼均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四)一次傷殘津貼由工傷基金支付(五)生活護理費由工傷基金支付(六)一至四級受傷職工的傷殘津貼傷殘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如果退休后的養(yǎng)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差額應由工傷保險基金彌補。5級至6級工傷員工的傷殘津貼應由雇主支付。(VII)如果受傷工人自愿提出解除或終止與雇主的勞動關系,則一次性工傷賠償金應由雇主支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公民原告資格能否繼承
2021-01-22軍婚法律保護有哪些內容
2020-12-23行政非訴執(zhí)行案件如何審查
2021-01-27個人合伙企業(yè)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承兌匯票保證金可以查封嗎
2021-01-13前夫的贍養(yǎng)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如何充分發(fā)揮企業(yè)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勞務分包合同雇主是否可以免責
2021-03-23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沒在現場報案保險公司需不需要理賠
2021-02-23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對方逃逸醫(yī)藥費對方保險公司給嗎
2021-01-02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