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因工作崗位調整、減薪被迫離職的,用人單位應當給予經濟補償。勞動者工作滿一年的,應當在離職前支付12個月的平均工資,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給勞動者。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六個月以下的,給予勞動者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的月薪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當地勞動者平均月薪三倍的,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標準為三倍三倍于勞動者月平均工資,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如何隨意減少用人單位的工資有時員工可以接受調動的決定,但不能接受勞動報酬的減少。根據《勞動法》第十九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勞動報酬作為勞動合同的重要條款,對勞動關系的各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修改時應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因此,用人單位單方面減少勞動報酬是單方面修改勞動合同的行為,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減薪日期后,可以在60日內提起勞動仲裁上訴。
換句話說,如果員工認為用人單位調整崗位、降低工資的決定不合理,可以向用人單位管理層申訴,向工會反映,請求調解,并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上訴。
然而,員工不能消極對待用人單位的決定,但考慮到員工在現實中處于弱勢地位,員工是否有權抵制用人單位的不合理調動和調動后的決定,需要詳細分析。
用人單位要求調動無電工資格的勞動者從事電工作業的,勞動者可以完全拒絕,根據《勞動法》第五十五條第二款、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勞動者有權拒絕用人單位的非法指揮和冒險作業。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因工作崗位調整、減薪被迫離職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工作滿一年的,應當在離職前支付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標續展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1對大學生家教不滿意能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7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如何認定
2021-01-02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交強險實施后車賠付要如何去計算
2021-02-05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什么情況下借款人須購買保險
2021-01-29什么叫代理?
2021-02-16建筑房屋總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2-21住改非拆遷停產停業損失怎么補償
2021-02-20拆遷安置房如何選擇比較好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