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2年5月6日下午1時許,樂平市某水泥公司a車間員工徐某從朋友家參加生日聚會后來到公司。該公司的B車間正在進行機器維修,他因沒來得及上班,主動求助,結果在維修過程中,他不慎從1米高的維修平臺上摔下,造成頭部重傷。事故發生后,徐某要求公司享受工傷待遇,遭到公司拒絕。徐某向樂平市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樂平市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出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
原告徐某稱,我下午上班前為公司維修機器時受傷,且受傷地點在公司車間,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應認定為工傷。因此,被告人樂平市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辯稱,徐某受傷時從事非工作,請求作出不認定工傷的決定,不符合工傷認定中“工作原因”的要求,不應認定為工傷。因此,請法院維持本會作出的不認定工傷的決定
第三方a水泥公司稱,徐某未經主管領導同意或授權,幫助B車間維修機器,造成意外傷害,與自己的工作無關,違反工作紀律。他酒后從事維修工作,從維修平臺上摔下來受傷。他有重大過失,依法不應認定為工傷。因此,請求法院駁回徐某的訴訟請求,第一意見認為,徐某未經主管領導同意或者授權,幫助其車間維修機器,造成事故傷害,與自己的工作無關,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工作原因”,依法不應認定為工傷
第二種意見認為,徐某在受傷時,受傷前,從事的是非職業傷害,B車間的工人發現徐某喝醉了,禮貌地拒絕了徐某的好意,但徐某堅持求助,導致了事故的發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幫工因活動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被救助人明確拒絕救助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可以在受益范圍內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徐某的傷害責任應由自己承擔,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故不應認定為工傷
第三種意見認為,事故發生時徐某雖未從事本職工作,徐某為公司利益從事與公司有關的工作,事故發生在公司,符合工傷認定中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工作原因三個構成要件,并應認定為工傷,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規定了救助人與被救助人之間的人身損害責任處理,在本文中,助手與助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自愿的助手關系。雙方是平等的民事主體,不存在從屬關系。他們的權利和義務受民法的規定。在本案中,徐某與公司的關系是勞動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雙方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其權利義務受《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因此,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或者收尾工作,受到工傷傷害的,不適用上述關于處理幫工關系的規定事故認定為工傷。首先,從時間上看,許某是下午上班前,即“上班時間前后”,這屬于本條規定的“工作時間”。其次,關于“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從員工徐某的角度看,徐某是在公司車間從事與整個水泥公司有關的準備工作,即“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符合本條規定;從公司的角度看,徐某從事的是非工作,而事故發生的地點也不在他的工作場所。當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法律時,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比如,從職工徐某的角度看,徐某明顯符合上述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但從公司角度看,如果徐某不符合上述規定,則不應認定為工傷。前者更有利于保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但不利于公司的管理。后者恰恰相反。因此,正確理解本文中“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的內涵,是目前界定徐某是否屬于工傷的關鍵,在本單位非值班工作場所從事非值班工作的職工造成的事故傷害是否認定為工傷,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在這方面,當我們了解現有的法律時,正確理解立法意圖《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職工在工作中受到意外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能夠得到醫療待遇和經濟補償,制定本條例,推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第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員工不繳納工傷保險。由此可見,工傷保險是一種強制保險。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本意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因為勞動者相對于用人單位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因此,筆者認為,在理解《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定時,應該從有利于勞動者利益的角度來擴大或限制解釋。具體而言,應擴大工傷的定義,限制工傷的排除,并在此基礎上,擴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規定的“工作場所”和“與工作有關”的內涵,而“工作場所”不僅是指勞動者的工作場所,而且是指單位內部的工作場所,“與工作有關”不僅是指勞動者的工作,只要是與單位的工作有關并為單位謀利益的,就應認定為“與工作有關”。因此,為了公司的利益,徐某主動幫助其他車間修理機器,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對于徐某酒后違反公司紀律的行為,應認定為工傷,他從維修平臺上摔下來時的疏忽,以及他在被B車間工作人員禮貌拒絕后的堅持幫助,這些因素都不影響徐某的工傷認定,因為工傷認定是以無過錯責任原則來概括的,徐某在非工作場所的意外傷害應認定為工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合同什么時候能拿到
2020-11-10栽贓陷害造謠誹謗是哪個罪名
2020-12-02法律如何懲處詐騙罪
2021-01-15涉外離婚判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07聘書具備書面勞動合同的效力嗎
2021-01-2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概述
2021-03-01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勞動關系轉移流程
2020-12-05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勞務派遣的員工致害由誰擔責
2020-12-10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勞動糾紛需要用到哪些法律
2021-01-19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法律對保險合同的變更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6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2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的營運資金是多少
2021-03-19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買車險要注意哪些誤區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