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工傷保險條例》賦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傷認定權,旨在使勞動者及時、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用人單位為受傷職工繳納了工傷保險,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的工傷認定申請在法定期限內,屬于正常情況,但不排除雙方對工傷性質的認定,更不用說工傷性質的司法審查了。因此,通過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此類糾紛是完全可行的。在沒有解決辦法的情況下,人民法院也可以通過查明訴訟事實,認定工傷的性質
其次,根據原《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的內容,對照第一款的規定,第二條、第四條(修正案未變更相關內容),顯然,申請工傷認定的責任主體是用人單位而不是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只有用人單位怠于申請工傷認定時,受害職工才能申請工傷認定作為救濟渠道。但只規定了受傷職工可以申請工傷認定,而沒有規定受傷職工應當或者必須申請工傷認定;二是用人單位不履行法定義務時,受傷害的員工可以行使權利,而不是應該或必須履行的義務。當這兩種情況發生時,受傷職工失去的是認定工傷的機會,并承擔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后,社保機構不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后果,受傷員工所遭受的后果完全是用人單位的過失造成的,應由用人單位承擔。因此,人民法院應當對工傷職工提起的工傷賠償訴訟進行實體審理。只要發現受傷職工是在履行勞動職責時受傷的,應當確認受傷職工的傷害屬于工傷,并判斷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不履行法定義務的,不得逃避法律責任。此外,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此類問題上,我們不應嚴格區分行政權和司法權,也不應以行政機關未認定為工傷為由,接受或拒絕起訴,應明確工傷保險待遇爭議與工傷賠償爭議的異同。工傷保險待遇爭議和工傷賠償爭議雖然都是以職工遭受的工傷為基礎的,但工傷職工的權利救濟問題還是需要解決的,前者是解決工傷認定時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工傷保險金的問題,后者是為了解決因用人單位不履行法定的工傷申請義務,致使受傷職工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時,用人單位應當向受傷職工承擔工傷賠償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受害職工主張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賠償責任,而不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金。認為勞動者應當以工傷認定書為依據向法院提起訴訟,這顯然是錯誤的,工傷行政認定是工傷賠償的必要程序,法官提醒,勞動者(包括近親屬和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的期限為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或者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起一年內職業病診斷鑒定日期。如果勞動者喪失了工傷賠償的途徑,可以通過侵權賠償的方式尋求救濟。這兩種方式在維權程序、適用期限或訴訟時效、殘疾認定標準、賠償標準和項目、用人單位能否免除勞動者重大過失責任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因此,有必要提醒勞動者,應當在工傷發生后的法定期限內(即事故發生之日而非治療結束之日)申請工傷鑒定。如果工人本人因工傷不便搬家,其近親屬或工會組織也可以申請工傷鑒定以上是路霸網小版組織的相關內容。根據法律規定,勞動者應當在工傷發生之日起一年內獲得工傷認定。勞動者因傷不方便移動的,近親屬或者工會組織也可以申請工傷認定。因此,建議盡快確認受傷工人的身份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人住院女兒該掏錢嗎
2020-12-19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海事訴訟被請求人的財產包括哪些
2020-12-19土地轉讓和劃撥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9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合同雙方可以約定在合同簽訂地仲裁或訴訟嗎
2020-11-20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勞務派遣工合同期滿是否解聘
2020-12-21強制調崗可以不上班嗎
2021-01-28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因洪水車被泡能走保險嗎
2021-02-21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06土地流轉合同幾年一簽
2021-02-01想了解棚戶區改造信息去哪里查詢
2021-01-11最新公告拆遷補償方案,怎么判斷合法性
2020-12-10拆遷安置房未辦理產權證前能否賣房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