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傷認定加班的原因及法律后果(1)原因。用人單位未依法參加當地工傷社會保險,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申請工傷認定的,社會保障部門不承擔受傷職工的相關費用,但會給用人單位帶來不良后果,也就是說,頻繁發生的工傷事故受到勞動保障部門的處罰,職工依法享有工傷待遇。因此,如果我們能隱瞞,就可以避免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處罰,為受傷工人支付更少的工資。用人單位工會組織(工作人員)考慮自身利益或者上級工會組織不知情(或者用人單位未成立工會組織),未向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的。受傷人員或其直系親屬不知道工傷申請期限,即使知道,也因用人單位不配合,無法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傷者不知道工傷待遇的具體標準,用人單位自行返回。用人單位或者傷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因第三人傷害(含交通事故)未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的;(2)法律后果:。用人單位、傷者及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出的工傷認定申請,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受理,無法取得法律法規規定的工傷認定證書。傷者無法啟動勞動能力鑒定部門的勞動能力鑒定
3。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傷者不能從勞動保障部門的工傷保險基金中領取工傷保險待遇,申請工傷認定的處理方法主要從救濟方式、利弊、程序和限制等方面進行闡述。在救濟方式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通過工傷保險的賠償事由獲得救濟。依據是:《勞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3) 《國務院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工傷待遇方面發生的爭議,依照勞動爭議處理的有關規定處理。”糾紛“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遭受人身損害的,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通知他們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二)“勞動者因工傷、職業病,要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提供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職業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條規定:“除依法享受工傷社會保險外,職業病患者根據相關民事法律仍有權獲得賠償的,有權向用人單位要求賠償“2,利弊:
的第一種觀點認為,工傷賠償的優點是:(1)無戶籍歧視;2) 適用無過錯原則(三)舉證責任倒置:“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認為不是工傷,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舉證責任(缺陷在于誰是工傷認定主體、誰是勞動能力認定主體存在較大爭議,第二種觀點認為,民事損害賠償的優點是:(1)受害人可以得到充分的賠償,賠償金額超過工傷賠償的。但其缺陷在于:(1)戶籍歧視;2) 適用過錯原則(工傷大多是因傷者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過錯程度的確定以審判法官的主觀判斷為依據,因此,賠償數額差別很大:(3)舉證責任不利于受害人;(4)增加了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因此,有關部門和學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在審判實踐中也存在著不同的意見,這兩種救濟方式的必要程序對于上述兩種救濟方式來說,工傷人員應當經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傷認定和勞動爭議申訴兩個環節。只有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勞動爭議仲裁部門不服,受害人才能向法院提起訴訟。因為如果不考慮第三人的傷害,工傷事故引發的糾紛畢竟是勞動爭議,比如《條例》第五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再者,在提起上訴或起訴之前,被害人應當作出司法鑒定:一是可以確定賠償數額;其次,可以確定適用或訴訟的限制。前者的認定應以人身傷害和殘疾的一般標準為依據,后者的司法認定應以“工傷和職業病致殘程度認定”標準為依據,并結合傷者的實際情況,根據《條例》和其他有關規定,訴訟或者仲裁申請的時效可以分為兩種情形:
1。如果傷害不嚴重,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的日期,從停職和工資期滿之日起計算,即傷害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的,自傷害之日起12個月(特殊情況下為24個月)
,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從司法鑒定之日起計算,兩者都適用于時效的中止和中斷,依據是:《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請求仲裁的當事人(二)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1995-08-04)規定“勞動爭議發生日期”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即,《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遭受意外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因工傷需要停業接受醫療的,停工留薪期間,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發放,停工停留時間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的,經設區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受傷職工評定殘疾等級后,應當停止支付原待遇,依照本章有關規定享受殘疾待遇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墊付醫藥費的是否需要償還
2021-03-19離婚損害賠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1-08什么公司可以質押土地證他項
2020-12-06公司注銷后債權債務怎么處理
2020-12-21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遭遇家暴認定困難,家暴維權有舉措有哪些
2020-11-28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的通知
2021-02-16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什么情形可申請取保候審
2020-11-28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本起保險合同糾紛應如何認定
2021-03-16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是否生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