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爭議仲裁基本原則
勞動爭議仲裁: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勞動爭議事實作出判斷,并對權利義務作出裁決的法律制度。勞動仲裁委員會在處理勞動爭議時,應遵守下列唯一原則:
。也就是說,仲裁委員會或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先進行調解,一般情況下,未經調解不得作出裁決。事先調解是仲裁的必要程序,但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者調解無效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指仲裁委員會成員或仲裁員在仲裁勞動爭議案件時,認為不適合合法回避參加案件審理,或當事人認為仲裁員有合法回避情形,可能影響公正裁決,可以自動或申請退出。(3)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庭由三名以上委員組成。為了確保裁決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十三條、第二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庭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處理勞動爭議案件,作出仲裁裁決。這意味著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是終局的。當事人不服的,不得再向上一級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只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實行一次裁決原則,可以及時解決勞動爭議。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爭議訴訟的區別:1.勞動爭議仲裁具有行政與司法的雙重特征。行政性是指仲裁機構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代表、同級工會代表和用人單位代表組成,即:,該機構的組成為“三方”,在指導方針、政策和法規方面接受勞動行政部門的領導;司法性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具有一定的裁決權,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的,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具有法律執行力。勞動爭議具有完全的司法性質,具有最終司法管轄權
2.不同勞動爭議仲裁的法律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解決條例》;勞動爭議訴訟的法律基礎主要是民事訴訟法。勞動爭議仲裁的原則是:① 調解優先原則;② 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③ 及時性原則。勞動爭議訴訟的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4.不同的程序。勞動爭議仲裁只有一審。仲裁裁決作出并交付后,仲裁程序終止。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不能向上一級仲裁機構申請,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進入訴訟程序;勞動爭議訴訟為二審。一審終結后,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向上級法院上訴。二審法院應當對一審法院判決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全面審查
5.不同勞動爭議仲裁的審理期限為立案之日起60天。如果案件復雜,需要延期,可在報批后延期30天;勞動爭議訴訟一審審理期限為:普通程序報院長批準后可延長六個月;簡易程序為三個月,二審訴訟的審理期限為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可以延長審批
6.不同效力的勞動爭議仲裁裁決作出后,當事人自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未提起訴訟的,裁決書具有法律效力。如果雙方在此期間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裁決將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將從頭開始獨立審理該案件。雖然勞動爭議仲裁和勞動爭議訴訟受理費最終由敗訴方承擔,但收費標準不同。勞動爭議仲裁受理費沒有統一的國家標準,由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如北京300元;勞動爭議訴訟受理費國家統一標準為50元
8.當事人名稱不同。勞動爭議仲裁當事人分別稱為:申訴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勞動爭議訴訟當事人一審稱為原告、被告、第三人,二審稱為上訴人、被上訴人、第三人。綜上所述,在勞動爭議仲裁的基本原則上,應當注意第一調解原則,回避、少數服從多數和一次性裁決原則。此外,對于勞動爭議訴訟受理費,國家統一標準一般為50元。如果您對此有任何疑問,請前往盧巴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醉酒駕車撞死人判幾年
2020-12-25職務犯罪刑期過半能否申請假釋
2020-12-30網上購物商品與描述不符但又不給退怎么辦
2020-12-22參加商業活動中死亡,商家有責任嗎
2021-03-17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單位不出具書面辭退證明,勞動者如何維權
2020-11-22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車險理陪應標準不同,被保險人是否按比例獲賠
2021-02-14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保險欺詐及其防治
2021-03-04開車撞傷路人保險人只賠醫保部分怎么辦
2020-12-22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保險公估人是什么
2021-01-20土地承包的主體可以是誰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