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9日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加強了對商業秘密和其他知識產權的保護,這體現在第23、24和90條規定的競業禁止條款中。但是,由于這些規定的粗心大意,有必要在法律規定之外對其進行解釋,以便在司法實踐中理解和適用這些規定。因此,本文就相關問題為您的同事做了簡要的分析
I.如果雇主未能按照合同規定支付經濟補償,競業禁止條款是否無效
實踐中,對于發包人未按合同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時競業禁止條款是否無效,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為了保護工人的權益,應將其認定為無效;一些人認為,未能按照約定支付經濟補償只會導致雇主違約,工人可能會要求原雇主支付競業限制補償。[i] 在《勞動合同法》的立法過程中,也有關于這一問題的爭論。在已公布的《勞動法》草案中,第41條規定,“如果在勞動合同終止或按約定終止時,用人單位未向勞動者支付競業禁止經濟補償,競業禁止條款無效。”但該條款已從《勞動合同法》中刪除。這表明在立法上對如何平衡雇主和雇員的利益存在著謹慎的猶豫
本文認為,結合法學理論和實證證據,當雇主未能按照合同支付經濟補償時,競業禁止條款應繼續有效,理由如下:第一,合同條款的有效性應區別于合同的具體履行,只要發包人與發包人之間的競業禁止協議是雙方意圖的真實表達,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只要滿足總承包合同的有效條件,該協議即生效;對于發包人未按合同約定支付經濟補償的,只能認定為違約,不能構成競業禁止條款效力的負面因素。否則,就會混淆合同效力和合同履行的概念,破壞嚴格的法律結構體系;用人單位違反合同的,勞動者可以通過仲裁、訴訟等方式保護自己的權利,要求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和違約金。第二,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勞動合同法》的重要宗旨。但是,如果發包人未按照合同規定支付經濟補償,競業禁止條款將失效。從表面上看,它保護工人,使他們能夠迅速擺脫不競爭的限制,充分和自由地找到就業機會。但是,這一規定實際上對工人不利,一旦確定競業禁止條款無效,工人將沒有相應的合同依據,并繼續向雇主要求經濟賠償和違約金;此外,在擺脫競爭限制后,工人可能無法及時獲得其他就業機會。因此,從法律草案到正式文本,語言發生了明顯變化,相關無效條款被刪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車輛鑒定費
2021-02-24孩子在學校吃飯食物中毒怎么辦
2021-02-28消費者維權打官司有啥要注意的
2020-12-29企業違反什么工會可以依法要求誰承擔責任
2021-01-02銷售虛擬貨幣是否違法犯罪
2020-11-14學徒給師傅幫工是否應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21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信用卡逾期不還會怎樣
2021-01-10勞務派遣與勞務外包有什么聯系
2021-01-23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這種情況能否獲得人壽保險公司經濟補償
2021-02-02什么是投保單
2021-02-13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幾天
2021-01-30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20出讓土地合同變更受讓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