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二十三條: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二十五條:除本法第22條和23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支付違約金。因此可以說明用人單位向勞動者主張違約金的情形只有《勞動合同法》第22條、23條規定的情形,這兩類情形約定的違約金條款是有效的,違反這兩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向勞動者主張違約金。除此之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情形都是違反勞動合同法的,有些用人單位為了本公司利益會違反《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約定或者強迫勞動者簽訂違約金條款,這樣的違約金條款是無效的。
而勞動者對用人單位主張違約金的權利,法律沒有特別明確的規定和限制。針對勞動合同中約定由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承擔法律規定之外的違約金的情形,在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未進行立法干預的情況下,應認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有效。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條款,但并未對勞動合同中約定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條款是否有效進行立法干預,而從立法目的出發,勞動合同法之所以只對勞動者承擔違約金進行干預,主要系考慮到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締約地位的不對等,用人單位締約地位顯著優越于勞動者一方。因此,對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既然法律未明確進行立法干預,且不存在以締約優勢侵犯相對方利益的風險,應可以適用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法理念,認定合同條款有效。因此,從理論上存在雙重補償金的可能,即用人單位在支付了法定解除補償金之外,仍應按照雙方合同約定承擔約定補償金。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中,在不與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相沖突的情況下,可以運用合同法等法律法規的相關條款,是因為遵循雙方意思自治的合同法理念,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約定由用人單位承擔違約金的條款應屬于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范疇,從性質本身分析該條款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相關規定的調整。
綜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違約金條款是否有效,有視具體情況而定,符合《勞動合同法》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情形,只要是當事人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且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法律會對這一約定予以保護,須認定這一約定有效,否則是無效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監護人實施家庭暴力,可以重新指定監護人嗎
2021-01-17武漢首發反家暴人身保護令
2021-03-04九級傷殘等級評定標準和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4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購房人何時可解除購房合同
2020-12-19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及主要條款有哪些
2020-12-02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8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養老保險辦理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3-22保險公司賠付達不到死者家屬怎么辦
2021-01-25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21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