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思自治原則的含義
意思自治是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意思自治原則是確定合同準據法的最普遍的原則。這一原則來源于16世紀法國的**世·杜摩蘭(1500—1566)的意思自治說。他主張契約應適用當事人自己選擇的習慣,法院也應推定當事人意欲適用什么習慣于契約的實質要件和效力。
二、意思自治原則的內容
民事立法對意思自治的規定體現在許多方面:一是可以提供選擇的機會,增加自由選擇的功效,即用共同規則的形式,預先為民事者設定可供選擇的行為模式,以規范民事者的自由民事為;二是為民事者自由意志的外化,排除人為的不正當障礙,以保證民事行為的自由開展;三是把自由上升為受國家強制力保護的客體;四是在具體民事活動中,法律保護民事者可以自由的選擇合作伙伴、合作形式、合作內容等。
三、對意思自治原則的一般限制
(1)法律性質上的限制。當事人只能選擇有關國家的任意法,促不能避開應該適用的有關國家的強行法;被選擇的法律是實體法,而不是沖突法。
(2)當事人主觀意念上的限制。當事人的選擇必須是善意和合法。
(3)選擇主體上的限制。為保護弱者一方當事人的利益,而不適用強者一方所選擇的法律。
(4)國內的公共秩序上的限制。選擇的法律不能同國內的公共秩序相抵觸。
關于如何解釋意思自治存在幾種對立的主張:
(1)依據當事人選擇有無限制分為無限的意思自治和有限的意思自治。前者是當事人可以選擇任一國法律;后者是當事人只能在規定的幾個國家中選擇一國法律或者只能選擇與當事人或契約有聯系的國家法律。
(2)依據是否允許法院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分為明示的意思自治和默示的意思自治。前者是在契約中訂立了明確的法律選擇條款或用口頭明確表示選擇法律的意思。后者是當事人沒有作出明示的法律選擇,法院在處理爭議時往往根據跡象或從契約的字里行間推定當事人選擇法律的意思。
(3)依據是否可將契約分割成幾部分分別選擇準據法,分為可分割選擇的意思自治和不可分割選擇的意思自治。前者是可以將契約分割成幾個部分,分別選擇其適用的準據法。后者是只準許把契約看成一個整體,選擇一個準據法適用契約的各方面。
意思自治原則在整個以意思為核心的法律行為支配的私法領域內均普遍適用,如在契約領域,在所有權領域等。如果您還有其它的法律問題,我們網站也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起訴醫院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21如何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09驗資報告費用要給多少
2021-02-17別墅可以贈與他人嗎,如何贈與他人
2021-02-26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房產土地贈與免稅嗎
2021-01-25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現金價值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24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如何進行舉證呢
2021-03-08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保險合同暫時中止會失效嗎
2021-03-04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
2020-11-20土地轉讓合同可中止嗎
2020-11-13土地流轉主要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1-02-26拆遷住改非能算門面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