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況下需要代通知金方式解除勞動合同?
在未向用人單位說明的情況下,需要支付代通知金。《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第四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四十條規定,終止勞動合同未提前30天通知勞動者的,以勞動者上月日平均工資為標準,每延遲1日支付勞動者1日工資的賠償金。”而第四十條的規定為:“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前,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日將終止或者續訂勞動合同意向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經協商辦理終止或者續訂勞動合同手續。”
另一種是解除勞動合同的代通知金。京仲委字[2002>12號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處理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十五 條:“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解除勞動合同,但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勞動者對此不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如何處理?仲裁委員會應審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否符合《勞動法》第二十六規定的條件,如符合,則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予以支持。但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應認定為用人單位作出解除決定后的第三十日,并裁決該用人單位承擔未提前三十日通知而給勞動者造成工資收入損失的賠償責任。”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的相關規定可以參閱勞動法的具體規定。
所以說,在北京,代通知金在性質上屬于一種賠償責任,以單位有過錯為前提,其過錯的具體表現形式是沒有按法定要求提前通知,責任的范圍是職工的工資損失。
經濟補償金主要規定在1995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中。它是一種補償責任,它實質上是對職工工齡的一種補償。與賠償責任不同的是,它不以單位有過錯為前提,只要符合法定情形,單位就應該向職工發放經濟補償金。當然,充分保障職工再就業過程中的生活,是代通知金與經濟補償金的共同目的。
由以上可知,代通知金與經濟補償金對單位來說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責任,對于勞動者來說,也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權利,勞動者可以一并向單位主張。
同時,代通知金與經濟補償金既然是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權利,那么《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十條所規定的額外經濟補償金就不能適用于代通知金,這一點是勞動者在行使上述權利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針對于我國勞動法,用人單位在解除員工的時候,首先如果是沒有在員工違反企業的相關規章制度的時候,用人單位將員工進行開除,員工是有權向用人單位索要相關的經濟賠償。如果用人單位拒絕支付的話,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
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怎么寫
最新《勞動合同法》增改條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違章收到信息多長時間處理
2020-12-29交通事故怎么界定
2020-12-13廠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公司怎么注銷
2021-03-02沒有借條怎么起訴呢
2020-11-27欠條和借條有區別,你知道嗎
2020-11-09對交通事故認定書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2021-01-29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集體組織所有權有哪些
2021-01-11房地產買賣居間協議
2021-03-11房產證抵押給銀行可以轉賣嗎
2020-12-13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延長假期加班企業如何發放加班費
2021-01-08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
2020-11-09重復保險理賠款并不會增多 超額投保得不償失
2020-12-09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