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單位對待員工都是謹遵法律對其的保護規定而又不得已需要和員工解除關系的時候,就會首先選擇與員工協商相關的離職事宜并且滿足員工的某些條件,而法律中對于合法協商解除也是有情況限制的。那么,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情況有哪些?
一、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情況有哪些?
法律規定可以協商解除合同的情況規定如下:
勞動法第24條: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勞動合同法第36條:用人單位與勞動都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46條:有下列情形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36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9條第1款。
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注意的問題
1、如果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第46條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要支付勞動都經濟補償金。如果是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協商一致的,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所以,如果勞動者有辭職的想法,用人單位應盡量讓勞動者提出書面的辭職報告,或者在離職的審批表中,寫明是勞動者提出的解除動議。
2、與員工協商一致后,進行書面確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盡量先協商,雙方基本達成一致后,進行書面確認。不可以直接發書面解除通知,如果勞動者提出勞動仲裁,很有可能被認定為非法解除。
為什么要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訂立容易,解除難。勞動者有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只要提前通知,就可以解除。用人單位就不是這樣了,要解除勞動合同,就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否則將會產生嚴重后果。如果被認定為非法解除,將要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是經濟補償金的兩倍。有些勞動者還有可能要求繼續履行合同。
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可以避免產生勞動糾紛。雙方就補償等一系列問題達成一致,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也不會對其他員工產生不好的示范作用。特別在勞動者沒有什么明顯過錯的情況下,要盡量采取協商一致的方式解除勞動合同。
綜上所述,并不是單位單方面說與員工做出了協商就可以直接決定讓員工直接離職的,因為協商肯定是需要有員工的認可并且給予能夠讓員工滿意的補償才能夠依法解除二者之間有效的合同。
怎樣計算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年最新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商賬追收具體流程有哪些
2020-12-2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費用應該由誰繳納
2020-11-07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承攬人擅自更換材料怎么擔責
2020-12-02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試論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0-12-07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合同的區別
2020-12-09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得過抑郁癥還能否購買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2020-12-19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承包合同上一定要寫金額嗎
2020-11-11農村可以自行出讓土地嗎
2021-01-24土地轉讓規定是什么
2021-01-182020年房屋拆遷賠償標準是多少以及補償方式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