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大家對于職務行為的關注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伴隨著網絡自媒體對于相關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多時候會讓我們對于部分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產生質疑。當然業界人士對職務行為肯定是非常的了解的,只不過是很多民眾提到職務行為以后,存在的一個最大的疑惑就是不能夠準確的對職務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區分有所理解。
一、職務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區分的依據是什么?
職務行為通常是指工作人員行使職務的行為,是履行職責的活動,與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相對應。
區分職務行為和個人行為
只需要知道什么是職務行為就可以了,不符合這個的就是個人行為
行為特點
一是職權性。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根據法律賦予的職責權限實施的行為履行職務行為。超越職權的行為不是職務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二是時空性。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履行職責的時間、地域范圍內實施的行為通常都認定為職務行為。比如某市的公務員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不能糾正另一城市公務員管理中的錯誤。
三是身份性。即在通常情況下,凡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和名義實施的行為都是履行職務的行為。如公務員人員著裝、佩戴標志、出示證件、宣布代表機關實施的行為一般都以職務行為論。
四是目的標準。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履行法定職責和義務,維護公共利益而為的行為,通常都認定為是職務行為。
二、民法總則職務行為應該怎么認定?
實踐中一般結合以下幾個標準判斷員工行為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
(1)行為是否有經營者的授權,是否是有雇傭關系的工作人員所為。
(2)行為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
(3)行為是否以經營者的名義或身份實施。
(4)行為與職務是否有內在聯系,如行為的內容是否是工作需要,是否符合雇主雇用的目的,行為是否具有為法人謀利的意思。
三、相關法律法規
(1)《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簡稱《民訴意見》”)第四十二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組織為當事人。”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3]20號)(“簡稱《賠償解釋》”)
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第九條:“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
前款所稱“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
(4)《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第三條:“經營者的職工采用商業賄賂手段為經營者銷售或者購買商品的行為,應當認定為經營者的行為。”
應該說,要想知道職務行為與個人行為的區分,實際上我們就是重點來了解一下職務行為的具體概念。職務行為是說國家工作人員行使自己的職務的,在履行職責的這樣的一種活動都稱之為職務行為,又或者說,區分個人行為和職務行為最關鍵的就在于職務行為都是屬于國家工作人員的。
村支書職務侵占罪的構成是什么
職務侵占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職務侵占罪民事賠償都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致殘怎么計算賠償金
2020-12-20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相關法律法規
2020-11-30法律服務協議之范本
2021-02-28分公司取消合并報稅怎么處理
2020-12-14區塊鏈信息服務提供者是否需要備案
2020-11-23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離婚精神損失賠償是怎樣的
2021-01-31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合同無效擔保人還要承擔責任嗎
2020-11-11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020-11-29個人購買住房是否免征印花稅
2020-12-27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勞務外包員工工資待遇有什么規定
2021-01-22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關于規范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1-01-05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