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員工在工作之余,也在做著職業規劃,遇到更好機會的時候,可能向單位提出離職。經過雙方友好協商,達成解除勞動關系意向的,單位會支付一筆離職代通知金給員工。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有這方面的規定,那么,向員工支付離職代通知金的標準是什么?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一起了解下。
一、向員工支付離職代通知金的標準是什么?
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是非法律用語,《勞動法》中沒有“代通知金”的概念。代通知金是香港和臺灣的說法,就是指用人單位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該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一個月通知的,以給付一個月工資作為代替。代通知金的工資標準是解除勞動合同時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的規定,“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
二、哪些情況下員工可以隨時離職?
員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
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如果不存在以上原因的,員工可以向用人單位提出辭職,只需要履行提前30天書面通知的程序,無需得到用人單位的批準。
三、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的情況是什么?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可分為員工過失解除和無過失解除首先,員工過失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即《勞動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情形: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依據以上幾種情況,用人單位可以即時解除員工的勞動合同,且無需支付經濟補償金。
綜上所述,因為某些原因,員工提前向單位提出離職的,經過批準,雙方會辦理手續。根據有關規定,向員工支付離職代通知金的標準是一個月工資,單位會按照員工上個月的實際工資發放。當然,也不是所有情況單位都要支付這筆錢,如果員工擅自離職,或者存在工作失誤的,單位不用支付賠償。
競業限制與經濟補償金爭議怎么解決?
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是如何計算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村棚改,土地和房屋怎么補償合理
2020-12-13刑事案件私了書怎么寫
2021-02-07非職務發明的申請權屬于誰
2020-12-06交通事故起訴狀中的被告有哪些
2021-01-16如何對債權進行分類
2020-12-07海商海事能否簡易程序
2021-03-16在執行協議上確實還不上債怎么辦
2020-12-09車被保全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0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電子版的離職證明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3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多少
2020-11-18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培訓機構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2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