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過勞動仲裁時效規定?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辦案規則》第45條對勞動爭議處理中的期間計算作出了規定,具體內容是:
(1)期間包括法定期間和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間。
(2)期間以日、月、年計算。
(3)期間開始之日計算在期間內。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法定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天為期間屆滿的日期。法定節假日是指1949年政務院《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的元旦、春節、國際勞動節、國慶節。
(4)期間不包括在途中時間。仲裁文書在期滿前交郵的,不算過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法律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申請人以時效中斷、時效中止為由主張請求未過時效的,應提供相關證據證明。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前述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的適用?
勞動爭議中常見的爭議焦點之一就是勞動者一方的請求是否超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下簡稱《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該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基于各自利益的角度,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對該條款的理解各執一詞是可以被理解的。但筆者在勞動爭議實務中發現部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和人民法院在該條款的適用尺度上也存在一些區別。在現行的勞動爭議 一調一裁兩審 的處理模式中, 裁 審 兩機構在法律理解和適用應該保持協調一致,這樣才能更有效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更有利于勞動爭議糾紛的有效化解。
三、勞動爭議超過仲裁時效怎么辦?
1、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2、既然法律上明確規定了勞動仲裁的時間為一年期,那么如果勞動者錯過了仲裁時效是否就不能爭取自己的權益了呢?顯然不是的。誤過仲裁時效只是表明了勞動者失去了 勝裁權 ,不能通過仲裁的程序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還有 勝訴權 即便超過仲裁的法定時效,勞動者也能就該勞動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通過訴訟程序,一般勞動權利的訴訟時效就延長至兩年。
在勞動仲裁訴訟的過程中,當事人需要把握好時間上的節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章未裁決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2020-11-25行政機關賠償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10監察機關留置最長期限
2020-11-30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花錢保外就醫容易嗎
2021-03-19上級法院有權審下級法院管轄一審民事案件嗎
2021-01-19不同意離婚答辯狀
2020-12-21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
2020-11-15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跳槽七誡 龍華勞動律師
2020-11-20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壽險的追訴期是兩年嗎
2020-11-15產品責任案件中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如何承擔責任
2020-12-31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