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不少用人單位規定勞動者存在違反規章制度的行為將進行罰款(比如遲到一分鐘扣發工資10元,曠工一天扣發工資50元,等等),那么,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上述規定是否合法呢?實務中存在一定的爭議。
就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而言,關于罰款的規定可以追溯到1982年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國發[1982]59號)。該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對于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職工,經批評教育不改的,應當分別情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經濟處罰:…”該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對職工罰款的金額由企業決定,一般不要超過本人月標準工資的百分之二十。”實踐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罰款的法律依據也在于此。
此外,根據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1994年12月6日)第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4)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但是,自2008年《企業職工獎懲條例》被廢止以后,用人單位直接對職工進行經濟處罰失去了法律依據,司法實踐中勞動仲裁委和法院也大都認為用人單位無權直接對職工進行罰款。不過,由于國家層面尚沒有明確禁止的法律規定和處罰措施,很多用人單位依然在規章制度中大量規定罰款的內容,并從工資中直接扣除。
筆者認為,罰款是一種剝奪公民財產權的行為,在性質上屬于是一種行政處罰行為,根據《行政處罰法》等相關行政法律法規的規定,只有具備相應職權的行政機關才享有行政處罰的權利,而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并沒有賦予用人單位享有對勞動者單獨罰款的權利。
雖然國家層面尚未出臺具體規定禁止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罰款,但是地方卻已有明確規定。根據2013年5月1日實施的《廣東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規定了罰款內容,或者其扣減工資的規定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罰款或者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扣減勞動者工資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被罰款或者扣減工資的人數每人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標準處以罰款。”
根據上述規定,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所規定的罰款內容應有法律依據,否則人社部門可責令改正;用人單位在沒有法定依據情形下扣減勞動者工資的,人社部門可責令限期改正,未改正將給予行政罰款。
其實,即使不進行經濟處罰,用人單位同樣可以通過規范合理的績效考核來實現相同的管理目的。但是,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績效考核過程中,用人單位績效考核的項目設計、考核程序等必須合理合法,并且將考核結果依法送達給員工,否則仍會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能否基于不安抗辯權解除合同
2021-01-03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哪些作品呢
2021-02-07代理合同范本
2021-02-25子女贈予父母的房產可以變更回來嗎
2020-11-30一審和二審敗訴終審可能勝嗎
2020-12-15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交通事故糾紛
2021-01-11不可抗力給退款合同有效嗎
2021-02-27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商場受傷有賠償嗎,商場受傷賠償金額怎樣來定
2021-01-09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如何預防房屋中介糾紛,房屋中介糾紛怎樣防范
2020-12-12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什么是人壽保險,投保壽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2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怎樣查詢企業交保險的信息
2020-11-13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