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勞動部《關于〈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勞辦發〈1994〉289號第二條規定:本條第二款所指勞動法對勞動者的適用范圍,包括三個方面:
(一)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
;(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非工勤人員;
(三)其他通過勞動合同(包括聘用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因此國家行政機關可以與人簽訂勞動合同并要遵守。
相關知識
勞動行政關系的特征
就勞動行政關系的特性而言,世界各國在實踐中由于其與勞動關系的密切聯系而把它歸入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勞動行政關系在協調、保護勞動關系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如下特點:
一是以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為基本目標。勞動關系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勞動行政管理基本目標是要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勞動行政關系應反映勞動關系的本質,對勞動關系起促進、保護作用。
二是以維護社會利益為價值取向。在勞動力市場中,市場機制自發地傾向于效率,而難以顧及公平。勞動關系如果完全由市場調節,其內在的不均衡性,就會演化成外部的激烈沖突。勞動行政關系正是通過公權力的介入,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從而維護社會利益。
三是以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為重要方式。隨著勞動行政管理的任務加重,有人甚至將分權化的程度當作衡量勞動行政系統管理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標準。從所謂“咨詢性行政管理”到建立各種“準國家機構”,各國都在探索分權模式。
在我國,勞動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使國家機關不再直接管理企業勞動力。國家機關將其直接管理的重點移向勞動關系的兩端,以勞動關系建立前和終止后產生的社會關系為主要范圍,即以社會勞動力為管理對象。隨著社會勞動力的管理任務逐步加重,勞動行政機關授權勞動就業服務機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等等從事一部分社會勞動力的管理服務任務。這些以管理和服務相結合機構,溶入整個行政管理系統,并成為勞動行政管理的重要特征。
根據我國的相關條例規定,勞動者與公司或者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那么勞動者就和公司存在勞動關系。而且國家機關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也要依照勞動法執行。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官對于不能在審限內結案的案件如何處理
2021-03-13公司法司法解釋三是如何規定股東抽逃出資的
2021-01-21股份、股票可否用于抵押
2021-01-14銀行按揭貸款需要繳評估費用嗎
2020-12-20有限合伙人股東欠伙企業款算侵權嗎
2020-12-15同居關系財產分割等糾紛可起訴
2020-11-14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怎么處理
2021-02-03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婚后離婚財產分割規定有哪些
2021-02-09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強險投保人提供哪些材料
2021-02-28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夫妻共同財產有沒有包括保險
2020-11-22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