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應梁某的要求,自帶拖拉機為梁某經營的個人門市運送糧油,糧油運至門市后,按照行業慣例崔某進行了卸貨,在卸油桶時崔某被油桶砸傷右腳,后入院治療花費人民幣若干,而梁某以“沒有要求崔某卸貨”、“已口頭阻止崔某卸貨”為由拒絕賠償。
【分歧】
關于上述案件,有以下兩種不同觀點:
第一種認為,崔某為梁某卸貨實屬提供勞務的行為,勞務分為有償和無償,崔某在貨物運達后,根據行業習慣為梁某卸貨屬無償勞務,同時,崔某為梁某運貨的行為不符合運輸合同的條件,理由在于崔某是用自己的手扶拖拉機從事運輸業務,拖拉機不具備運輸設備的條件,故其運輸不構成運輸合同關系,仍是一種勞務關系。《侵權責任法》第35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梁某有盡到一定的勸說義務,因此可以適當減輕梁某的責任。
另一種觀點認為:首先,雙方構成運輸合同關系。作為承運人,崔某有義務將貨物安全運送到指定地點,同時根據運輸行業習慣,崔某也有義務履行相應必要附隨義務,如上下貨的協助義務;其次,崔某與梁某間不存在管理、被管理行為,崔某可以依據自身意愿決定是否運輸,與梁某不存在人身依附關系。而雇員雇主關系明顯特征是人身依附關系,即雇員需要按照雇主意愿進行相關勞務活動,故雙方不存在雇員雇主關系。綜上,崔、梁之間是運輸合同關系,作為承運人的崔某有義務對自己安全負責,崔某主張賠償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
【評析】
筆者認為,該案存在兩層法律關系:崔某為梁某運送貨物,雙方之間構成運輸合同關系,崔某將貨物運輸至門市,即宣告運輸活動已經完成,雙方的運輸合同關系終止;此時崔某在沒有任何義務的情況下,按照習慣主動為梁某卸貨,雙方形成一種無償勞務關系(即幫工),梁某雖口頭勸說崔某不要下貨,但阻止行為不明顯,故梁某一定程度的提醒只可作為減責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4條的規定,幫工人因幫工活動遭受人身損害的,被幫工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此,對于為其提供無償勞務并因此受傷的的崔某,梁某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后找人頂罪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03什么是嫖宿幼女罪
2021-02-19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保險公司拖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24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保險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0職工的基本保險有哪些
2021-02-06保險理賠誤工需要打工資流水嗎
2021-03-24土地轉讓協議書規定
2021-02-21舊房拆遷回遷戶補償面積怎么計算
2021-03-11企業拆遷評估報告太低怎么辦
2021-01-27宅基地被征地拆遷要怎么處理
2021-01-24拆遷安置房買房后受益是否要和政府分
2021-01-16公租房拆遷,什么人享有拆遷利益利益如何分配
2020-12-13棚戶區與城中村改造有什么不一樣
2021-01-28征地拆遷相關事項不公開,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