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云南的夫妻在鹽城濱海縣一家化工公司打工,下班途中遇車禍死亡,公司老板擔心賠錢,居然否認這兩人是公司職工。近日,濱海縣人民法院判決,確認李某夫妻和公司存在勞動關系。(10月8日《現代快報》)
在同一公司上班的一對夫妻,下班途中遇車禍死亡,對于這個家庭來說,可以說是滅頂之災。令其家屬稍感安慰的是,根據有關規定,“上下班途中遇到車禍也算工傷”。然而,令人心寒的,公司老板為了逃避可能面臨的巨額工傷賠償,居然以這對夫妻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為由,拒不承認死者是公司員工。
不可否認,工傷認定,一直是勞資糾紛的焦點問題。一方面,勞動者意外受傷,工傷認定,成為療傷和維持生計的最后一根稻草;另一方面,規避工傷認定,成為一些用人單位、特別是民辦企業,減少人力資源成本的一件“法寶”。兩者之間的搏弈,落敗的往往是處在弱勢一方的勞動者。鑒于此,最高法于8月20日發布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在合理時間內其他合理路線的上下班途中發生意外屬工傷,體現了法律制度的人性化。
然而,針對工傷認定,并非是有了法律規定,用人單位就會認真執行。這家公司以死者不是公司員工為由,拒絕工傷賠償,便是典型一例。特別是,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逃避責任,不惜對相關規定進行打折,甚至進行曲解。比如,2012年2月,哈爾濱市香坊區城管局環衛工人張*娟在清掃大街時,突發腦溢血,經搶救已脫離生命危險。當張*娟申報工傷時,香坊區城管局表示“死了才算工傷”,字斟句酌的背后,是對勞動者生命的漠視,更折射出弱勢群體維護自身權益時的無助和無奈。
因此,夫妻下班途中雙亡,拷問工傷新規執行力。工傷認定,應依法公斷。首先,用人單位應以人為本,善待勞動者,一旦發生工傷事故,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是等司法救濟挺身而出了,再不情不愿地履行相關責任。同時,勞動保障部門及社會保障機制,應及時撐起庇護弱勢群體的一片天空,不要讓一些勞動者身體受傷,心更受傷。特別是,一旦出現工傷糾紛,司法機關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及時做出公正裁決,竭力維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遲延履行簡介
2021-01-01政府欠動遷款不給怎么辦
2021-03-09傷殘評定機構的職責范圍有哪些
2021-03-06手機ip地址是隱私嗎
2021-03-18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結婚手續能否請人代辦
2021-03-19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2020-11-18員工要被挖走可以與其簽競業限制協議嗎
2021-01-28中介租房手續費是多少
2021-02-18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保險的特征有哪些
2020-12-28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定義
2021-01-14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督管理規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