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受傷后如何認定工傷2020最新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三章對工傷范圍作出了規定,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其中,第十四條對于何種為工傷進行了列舉性的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律師指出,認定工傷的情形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時間條件、場所條件和原因條件,其中時間條件要求發生工傷時是要在工作時,而場所條件是需要受到的傷害在工作場所之內,至于原因方面需要是因為完成工作而受到傷害,即勞動者在工作時,在工作場所內,因為工作原因而受到事故傷害,就要被認定為工傷。而該法條第二至第七項則是列舉了認定工傷的例外情況。
構成第三項這種工傷,須滿足以下要件:即員工受到的傷害是發生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是履行工作職責或者職務,并且履行工作職責或職務是使用合法手段;受暴力傷害與合法履行工作職責或職務有因果關系。律師指出,“如果在履行工作時,在工作地點因為私怨私仇、打架斗毆受到了傷害,但是這種傷害并非是員工因為履行工作職責造成,就不能認定為工傷。”
對于患職業病的員工,雖然其發病期間雖沒在工作時間,也沒在工作場所內,但對于這種情況,如果是因為工作原因受到傷害,那么也應認定為工傷。粱-智律師說:“職業病是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長期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因此,職業病與一般的工傷在發現時間上存在顯著區別。一般工傷的發生具有即時性、當場性的特點,而職業病的形成則具有持續性、緩慢性,所以職業病發現和認定往往具有滯后性。如果因為發現時間與勞動關系存續時間不同步就剝奪了職業病患者的合法工傷權益,這顯然不符合立法的本意。在司法實踐中,很多勞動者都是在離開原工作崗位后,才發現患上了職業病,如果將職業病排除在工傷認定的范圍外,必將造成大批職業病員工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法律將職業病劃入了工傷認定的特殊情況。”
而對于認定“上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等傷害”是否為工傷,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點。
“上下班途中應滿足兩個條件,即:
一是時間要素,即上下班的必要時間;
二是地理要素,即上下班的必經路線”。
律師強調,“必經路線不是指唯一的路線,如果職工從住處到單位有多條路線選擇,那么職工選擇哪一條路徑都是為了到單位上班或者回家,這樣都應算是經過必經路線。而必要時間,要參考勞動者住處和單位之間的距離、勞動者使用的交通工具、交通狀況等因素來綜合認定,不能局限于一個固定時間段。還要注意例外情況,比如勞動者下班沒有直接回家,而去幼兒園接孩子放學或是去買菜等從事生產生活所必須的事后再回家,也應認定為是在下班途中。但如果是下班途中去購物或者飯店與朋友聚會,那么就不能認定為是在下班的合理時間內。”
律師支招
看了上面的對于工傷認定的梳理,相信在遇到工傷的問題時,勞動者就不會手忙腳亂,不知該如何處理。而粱-智律師作為一名勞動維權領域的專家,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維權心得和體會,總結出了幾點寶貴的經驗,希望勞動者在維權過程中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首先,要保留有證據。律師指出,“在工傷事故發生后,勞動者要保留有證據,包括單位給勞動者看病繳費的單據、支票,單位指派人帶著傷者去醫院看病繳費刷卡的單據。如果勞動者可以自行拍照的,一定要記住將上述的單據進行拍照留存。如果勞動者傷情嚴重的,無法行動時,那么其家屬需要在第一時間內和工友們或是用人單位相關人員進行溝通談話,并要對談話采取錄音等方式,以保留相應的證據,用以證明是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以及因為工作原因而導致事故發生,以便于在日后工傷賠償訴訟中用于工傷的認定。”
其次,要和用人單位簽訂并保留好勞動合同。因為進行工傷索賠維權的第一步就是要認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如果無法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那么之后一系列工傷索賠程序的啟動就無從談起。在現實司法實踐中,很多勞動者因為法律觀念淡薄,面對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做法不置可否,導致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根本就不承認與其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律師指出“雖然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對于勞動爭議案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但是需要注意,對于事實勞動關系,即對沒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的認定,卻并不必然適用該證據原則。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未訂立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勞動者請求法院確認雙方勞動關系是否成立,適用何種舉證責任在審判實務中存在爭議,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法院對于認定勞動關系是否存在是采用舉證責任倒置的作法。所以,為了避免日后維權之路中可能出現的不必要的羈絆,勞動者進行應聘或找工作時,應當明確和用人單位提出簽訂勞動合同的要求,同時應當保留好屬于自己的那份勞動合同。因為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必須向勞動者提供相應的勞動合同。”
最后,要向專業人士請教。律師建議,“勞動者在發生工傷事故和遭受職業病時,在工傷認定和維權的過程中,最好找工會和有關的專業人員進行咨詢,必要時聘請專業的律師進行代理,這樣能節省自己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以便于維護自己的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拆遷安置房不交物業費怎么辦
2021-01-09冒充別人的商標應該怎么處罰
2020-11-18軍人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3-14贍養人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3-10離婚房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0-12-18存款證明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0-11-19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買二手房之前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2021-03-17女朋友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的受益人嗎
2021-02-05人身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2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認識保險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誤區
2020-12-13履約保函有效期是多久,履約保險的風險有哪些
2020-12-12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被盜車輛撞傷人,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8保險公司修車理賠期限是多久
2020-11-28產險投保指南
2021-01-22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土地改革政策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