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條例:
第六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第八十二條的規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與用人單位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書面通知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前款規定的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的起算時間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截止時間為補訂書面勞動合同的前一日。
遇到不給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勞動者應該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可以通過協商,仲裁或者訴訟的手段來切實維護自己的利益。
相關知識閱讀:
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不利后果有哪些:
1、支付雙倍工資。《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2、無法約定勞動者的試用期。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對新招員工就難以約定試用期,直接招用,不僅需要增加試用期期間的支出,而且容易帶來用人風險。
3、難以穩定員工和技術人員。如果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職工可以說走就走,無需提前一個月打離職報告,法律不追究其責任。技術人員也同樣。如果用人單位與技術人員不簽訂勞動合同,不僅可以說走就走,無許承擔培訓費用。
4、難以保護商業秘密。每個企業或多或少有商業秘密,不簽勞動合同,無法通過勞動合同增加條款,很難保護企業的商業秘密。
5、難以進行。企業要對勞動者進行競業限制,主要針對高技能人才,不簽訂勞動合同,無法通過勞動合同作出競業限制,采用其他辦法很難收效。
6、被迫簽訂。《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如果用人單位被迫與勞動者簽訂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對用人單位利益將造成較大影響。
7、在中企業十分被動。不簽勞動合同,責任主要在是企業。一旦產生勞資爭議,企業拿不出重要依據——勞動合同,違法在先,按照法律規定,必須承擔諸多不利后果。
以上就是關于用人單位不簽勞動合同如何進行賠償的法律解答了,希望可以對您疑問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庭審程序有什么
2021-01-29欠款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15共同過失犯罪的范圍與要件
2021-01-17因產品質量提起訴訟如何管轄
2021-01-26交通事故搶救費用不足怎么辦
2021-02-09個人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3裁定移送管轄發生在什么時候
2020-12-16傷殘等級鑒定的標準
2021-02-26集資房和棚戶改造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21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江蘇海門離婚兒童撫養費標準
2021-01-15合同糾紛勝訴后不執行怎么辦
2021-03-23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簽約購房賣家屢出狀況
2021-02-19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股份公司章程工商局版本是怎么樣的
2020-11-25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保險合同變可分為幾種情況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