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恩曾經把科學家們對他們的研究主題所做的潛在知識假設稱為范式。那么,將青少年犯罪原因作為研究主題,從“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論的視角出發,我們會發現,青少年犯罪原因是受多因素影響和制約的,既有社會的,也有個人的,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既有階級的,也有經濟的,既有必然的,也有偶然的,涉及到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教育、道德、家庭等各方面,是一種“社會綜合癥”。那么,對青少年犯罪原因這一研究主題做“潛在知識假設”既是十分復雜的,但又是開展青少年犯罪原因主題研究的必要前提。筆者認為應當“移植”和“整合”控制理論,并嘗試建構“三層面八因素”犯罪變量模型,把它作為我國轉型期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的一種“范式”。
1、社會結構變遷。根據帕森斯的理論,我們對社會系統的分析應從社會結構入手。我國社會學教授孫立平認為,我國過去的金字塔式社會結構正在消失,變成一場馬拉松,每跑一段,都會有人被甩到社會結構之外。正是這種社會轉型帶來的“不正常的社會”(米爾頓·巴倫語)使得價值規范的連續性產生危機。愛森斯塔特(S.N.Eisenstadt)在《世代論》中強調,對世代問題的研究必須注重于研究年齡群體與社會結構的關系,以及種種關系的比較分析。青少年無論是回溯歷史還是面對日益加劇的社會結構變遷,很容易對社會的主流規范體系產生懷疑。因為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社會危機、社會矛盾波及的社會群體,青少年關系網絡中的人際沖突和群體沖突增多,變化著的風俗習慣和群體沖突往往導致他們選擇反社會行為。
所以,他們通常是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教育政策改變等制度性因素影響的利益受損者。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段成榮指出,在失學的12到14周歲的流動兒童中,有60%的人已經開始工作。下等階層受社會結構變遷的影響最大,因此,下等階層青少年對社會結構變遷的受損反應更為敏感。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推算: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已超過1億人,其中18周歲以下的流動兒童有1982萬人,占到全部流動人口的19.37%。
2、群體亞文化引誘?,F代工業社會的標志之一就是成年人的價值觀和舉止風范,青少年總希望自己能與成年人不分高低,并駕齊驅,他們想突出他們的亞文化、他們的幫派和集團。他們甚至以酗酒、花錢沒有節制的方式來表現他們的集團。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他們可以對任何人干出任何蠢事和任何違法犯罪行為來。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GabrielTarde)曾經說過,社會生活中的一切重要的行動都是在榜樣的操縱下進行的。而青少年群體在家庭、學校中能使他們真正認同的楷模、榜樣很少,他們從傳播媒介中,或者從他們自己的交往圈子內尋求自己認同的對象。因此,青少年往往很難接受他人的調解,他們并不懂得妥協的社會功能。所以,他們的行動反常、荒誕、好走極端,往往以制造動亂的方式表示他們“抗拒權威”(resistancetoauthority)的亞文化特質。在年齡結構與社會權力結構的相互關系中,青少年階層作為弱勢群體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他們的角色地位、義務和權利以及與他們相關的社會規則,多半是由成年人決定。青少年群體只能嘗試著改變社會的游戲規則。在這種情形下,青少年亞文化的擔當者們的創造性難免趨于萎縮,而青少年文化的接受者們,在表面自主的文化消費行為背后,掩藏著的是作為年輕人的自發的獨立性的消失。文化產業遵循者利潤最大化原則,無孔不入地投其所好,開發出能夠引誘青少年消費的文化產品。思想文化在轉型期乘機而入,容易導致青少年“邊疆價值觀”(frontiervalues)的形成,產生個人主義和以身試法的傾向。
3、社會壓力過大。根據雷克利斯的論述,社會壓力包括貧窮和剝奪、沖突和傾軋、外部束縛、在社會結構中缺乏獲得成功的途徑的等條件?!巴獠慷糁啤彪m然被認為是青少年周圍的社會環境中存在的結構性緩沖器(structuralbuffer),因為它可以為青少年提供一致的道德狀況,明確的社會角色、規范與責任,有效的社會控制,規定合理的活動范圍、替代性活動與“安全閥”,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控制的成長,但是過度的外部遏制就會使青少年承擔過分的社會壓力,出現“社會反常狀態”(迪爾凱姆語),從而導致青少年的犯罪和不軌行為。美國的社會學家默頓(RobertK.Merton)也認為,犯罪是在一定的社會結構下使人們處于壓力狀態的結果。青少年在偏重學歷和過重的考試競爭的壓力下,不是迷失方向,就是通過學校內外所謂對抗行為或校內暴力行為等行動來發泄不滿和私欲。青少年不能通過社會承認的途徑取得一定的地位,于是就采取欺侮別人人等反社會行為來發泄反抗情緒,特別是低能的青少年群體。近年來聾啞人犯罪團伙的出現及不云斷增加即是其體現。
4、家庭環境影響。家庭既是人的第一個生活環境,又是一個人在其中生活時間最長的規范性參照群體。一位俄裔美國社會學家O·蘭格曾對中國的家庭和社會做了深入調查研究。他的研究表明,中國的家庭對青少年的束縛是導致青少年反抗家庭并進而反抗社會、反抗政治的深層次原因。由于家長素質低劣,言傳身教不當,教育內容不協調等原因,容易導致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人格異常,容易沾染惡習,走向違法犯罪。有些父母在子女面前毫不糙飾那種過分親呢的動作,打情罵俏、穢言穢語,經常在家里看一些黃色書籍、錄相。有些好奇心強,抵抗力弱的年輕人在這種特殊的文化氛圍的熏陶下,良知開始混滅,成為“黑色”和“黃色”誘惑的犧牲品。如果家庭成員的關系不和諧,父母經常不停頓的責罵和無休止地爭吵會給子女一種不穩定的感受,使其長期處于不偷快的情緒中。家庭殘缺,父母離異也會打破子女情感發展需要的平衡狀態。從杜會學的觀點來看,家庭是一種以婚姻和血緣關系為紐帶的社會小群體。當夫妻關系的一方因離婚或分居而從家中消失時,家庭的完整性結構就會遭到破壞,會給子女造成心理缺陷,在行為上表現為偏離社會所要求的正常軌道,甚至走向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預售合同沒訂立是否適用定金罰則
2021-02-21商號可以變更嗎
2021-02-18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已登記的地役權首次登記需要的材料
2020-11-26公司員工調動崗位需要哪些流程
2021-01-16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公司不交保險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2021-03-25汽車保險每年都交嗎?車險到期不買后果會怎樣
2020-12-30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保險公司賠付不及時,需要賠償其損失嗎
2021-01-22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1-02-18農村營業房拆遷,補償按照住宅給合理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