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時工工死亡是否屬于工傷賠償的范圍:
1、雖然勞動者系臨時工,并與公司簽訂了《臨時工協議書》,但依據勞動法規定,在實行勞動合同制后,正式工與臨時工的區別實質上已消失,勞動者應享有與正式員工同等待遇,與正式員工同工同酬。
2、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職工,其在因公出差途中發生人身傷害符合工傷的情形,應當享有要求單位給予工傷待遇的權利。
3、如果用人單位沒有為勞動者繳納社會勞動保險、也沒有及時為其申報工傷,故本來可以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就應當由用人單位自身負擔。
臨時工,作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用工形式,是相對于正式工(固定工)而言的,1989年國務院發布《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規定》中,明確“臨時工”系指用于臨時性、季節性生產崗位,簽訂、在用人單位使用期限不超過1年的人員。臨時工在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上、享有的勞動保障權益上、政府部門對其實行的管理方式上,都不同于固定工、合同工。但1995年《勞動法》開始實施后,全面建立通過訂立勞動合同來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合同制度,“臨時工”作為一種用工形式已經不存在。
勞動部辦公廳在《對〈關于臨時工等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1996]238號)中明確指出:“《勞動法》實施后,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職工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
2001年10月,國務院在清理行政法規時,即宣布《全民所有制企業臨時工管理暫行規定》失效,理由是“調整對象已消失”。用人單位在臨時性和常年性工作崗位上的用工,都必須訂立勞動合同,參加各種保險。在臨時性工作崗位的用工,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的工作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也可訂立短期勞動合同。因此過去意義上相對于正式工而言的臨時工已經不存在。用人單位在臨時性崗位上用工,也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建立各種社會保險,使其享有相關的福利待遇,但在上可以有所區別。
關于臨時工的工傷死亡賠償:
用人單位的所有勞動者,不論是企業干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固定工、合同工、臨時工,在工作過程中因工負傷,均應由用人單位給予,予以醫療搶救,臨時工也不例外。臨時工也屬于勞動法律法規的保護范圍,在工作中受傷理應享受待遇。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用人單位除在停工留薪期內按月支付原工資外,還應該支付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費用。當臨時工死亡時,工傷死亡賠償為喪葬補助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申請主體該怎么確定
2021-02-05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1-28商標權是否應做攤銷
2020-11-11車禍老人因其他病死亡還賠錢嗎
2020-12-19后媽能告繼子不贍養嗎
2020-12-18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房屋抵押利息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0-11-19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房屋補償標準能否作為賠償的計算依據
2021-02-23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能否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3-12車險騙賠都有什么特征判別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