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因小事被李打傷,傷情被認定為輕傷甲級。張報警后,由于李逃離現場,公安人員未能及時找到李,因此李被列為在逃嫌疑人。有一天,張找到了李的下落,并及時通知公安人員,在協助公安人員抓捕李的過程中,張是第一個抓到李的人,并多次用摩托車頭盔徒手打李的頭部,隨后李被捕。李的傷勢被認定為B級輕傷
[差異]第一種意見:張不承擔刑事責任,因為張在協助逮捕過程中傷害了李,第二種觀點:張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因為客觀上,張的行為導致了李的輕傷,而張有傷害李的犯罪動機。編輯同意第二種觀點。原因如下:本案中,張先生為完全行為能力人,其行為導致李先生受B級輕傷,侵犯了李先生的人身權利;其次,從犯罪構成要件來看,張傷害李行為的主觀心理狀態成為其是否承擔刑事責任的關鍵。首先,張的傷害行為與自衛無關。正當防衛是指對實施非法侵權的人造成一定損害的一種方法。在本案中,張在逮捕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給李造成輕傷。李當時沒有違法侵權,因此張傷害李的行為不符合正當防衛的條件。其次,分析張傷害李行為的主觀心理狀態。由于張此前曾被李打傷,在甲級時受輕傷,雙方怨恨甚深,此次逮捕李是張舉報的。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講,張很可能有利用被捕時機立志于李的心理。最后,張幫助逮捕了李受傷的合理性。筆者認為,張的行為限制只是為了協助逮捕李。這次行動的目的是逮捕李,防止他再次逃跑。可以看出,李的傷害程度與本案逮捕行為的目的不平衡;從張打傷李的行為細節來看,張本可以選擇打李的腿等部位,以防李逃跑,但張連續幾次用摩托車頭盔打李的頭部,造成李受輕傷B級,這與行為本身的目的不符。因此,張在協助抓捕李的過程中傷害李的行為明顯表現出發泄個人憤怒的跡象,通過對張傷害李的前因、細節和后果的分析,其行為是不恰當和不合理的,張在協助逮捕時傷害李的主觀態度應該是故意的。張主觀上希望或允許其行為的后果發生。因此,張應該為他對李的傷害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必須先復議后訴訟
2020-11-25商事審判中幾個法律適用問題
2021-03-12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保險公司是否應被追加為被告
2021-02-25打車出車禍可理賠嗎
2020-12-18對方全責無保險理賠怎么處理
2020-11-09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種類
2021-03-04拆遷后無法安置房屋該怎么賠償
2021-02-14上海拆遷安置房退稅怎樣辦理
2021-03-08選擇拆遷安置房有什么風險
2020-12-12請求分割拆遷款份額
2021-01-02沒有房產證的房子是否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1-20大棚拆遷,種植的農作物不同補償也不同嗎
2021-02-10如何防范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簽訂風險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