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約定,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金額不得超過業主提供的培訓費用。如果雇主和工人就服務期達成一致,則雇主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為服務期未履行部分分攤的培訓費用,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不影響勞動者在服務期內勞動報酬的增加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為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有關的保密事項,用人單位可以與勞動者約定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的競業限制條款,并同意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后的競業限制期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應當按照協議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除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勞動者應當承擔違約金。關于勞動合同中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我國《合同法》規定了繼續履行、賠償損失、采取補救措施、支付違約金、執行保證金罰則等形式。關于勞動合同違約責任模式,考慮到勞動合同的特殊性,結合國外勞動合同違約責任模式的規定,應以持續履行和賠償損失為主,輔以禁令、聲明等預防和補救措施。違約金和定金模式不適用于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場合。持續履行,又稱實際履行或具體履行,是指當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另一方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其義務的方式。特別是當單位違約時,應首先承擔繼續履行的責任,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這對于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相對困難的形勢下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應注意的是,只有在雇主違約的情況下,才能繼續履約。如果工人違反合同,用人單位通常無法調用實際績效系統。這是因為勞動合同具有個人依賴性。如果勞動者被強迫提供勞務,就相當于對債務人的人身自由進行脅迫,這與現代社會人格尊重和人身自由保護的基本價值相違背相關知識:
勞動法律法規對用人單位的培訓費有嚴格規定,以賠償員工違約金:
首先,培訓費:指“用人單位出資(指支付貨幣憑證的情況)為員工進行各種技術培訓的費用”。關鍵是公司要拿到證書,這是員工各類技術培訓的支付貨幣證書。如果培訓費是真實的,則還應“根據勞動合同的期限分成等額供款,并按員工履行的合同期限遞減支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盜竊多少錢才構成犯罪和判刑
2021-02-14普通合伙企業與有限合伙企業的區別
2021-02-06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煤火費勞動仲裁可追溯幾年
2021-02-11人事糾紛屬勞動糾紛嗎
2021-02-06定期和終身壽險有什么區別
2020-11-14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亮點解讀
2020-12-31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人身保險合同常見問題
2021-02-23保險理賠需帶哪些材料
2021-01-07購買財產保險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2021-02-10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商業三者險與交強險區別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