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仲裁與審判銜接困難(一)當事人提起訴訟后撤回訴訟的,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服仲裁裁決,在法定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并在一審期間撤回訴訟,如何確定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對此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仲裁裁決的效力因當事人的起訴而喪失。當雙方當事人撤回訴訟后,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將在仲裁裁決作出前返還國家。這是因為在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時,仲裁是審判的前置程序和必要程序。它不同于訴訟中一審法院和二審法院判決之間的關系。如果您不接受一審判決上訴,一審判決將在二審撤訴后發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當事人拒絕接受仲裁裁決并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裁決將失去效力。當事人撤回訴訟后,仲裁裁決也將失效,即此時爭議雙方的地位與裁決前沒有區別。另一種觀點認為,當當事人對仲裁裁決提起訴訟并撤回訴訟時,仲裁裁決具有法律效力。理由是,仲裁裁決在作出并交付雙方當事人后15天內無效。如果任何一方在15天內未提起訴訟,仲裁裁決將生效。當事人在十五日內提起訴訟,法院以判決或者調解的形式作出實質性處理的,仲裁裁決無效。如果當事人撤回訴訟,則表明當事人在程序上放棄了訴權,即當事人放棄了根據訴訟解決糾紛的權利,無效裁決將在第15天屆滿時具有法律效力。作者支持第二種觀點。因為一旦當事人拒絕接受仲裁裁決并向法院撤回訴訟,仲裁裁決將失去效力,仲裁程序將失去意義。(2) 一審、二審程序不及時。我國勞動爭議案件宜實行一審二審制度。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根據仲裁與審判的關系,對勞動爭議案件作出裁決。裁決書送達后,當事人不得向上級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表示不滿。但是,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司法機關,仲裁委員會是行政機關。因此,人民法院無權維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也無權更改或返還被發現錯誤的仲裁裁決。該程序的建立使得仲裁委員會沒有監督機制,導致仲裁程序的虛擬存在。另外,勞動爭議案件經過一、二審審理后,審判期必然過長,訴訟過程中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增加,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筆者認為,勞動仲裁前置程序應改為仲裁或審判。即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選擇由仲裁機構或法院解決勞動爭議。對仲裁裁決不服的,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法嚴重滯后。1994年頒布的《勞動法》在許多方面過于原則化,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不夠。為了彌補《勞動法》的不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頒布了大量勞動行政法規,但兩者之間存在沖突。有些規定含糊不清,容易產生歧義。此外,勞動行政部門的文件沒有公開,執法人員很難及時獲取和掌握。筆者認為,《勞動法》應盡快修訂,以可操作性和可執行性為原則,吸收當前較為重要的規章制度。作者建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在發布部門文件后及時向社會宣傳。3、 在勞動爭議案件中,當事人之間就勞動報酬和福利的范圍、數額、支付條件、方式等問題存在較多爭議。除了法律的明確規定外,這些問題更多地取決于雇主的內部規范,雇主確定工資、獎金和年終獎的支付,并確定租金和取暖費的收費標準和方法。有時,甚至沒有確定相關的標準和規范。工人在與雇主的糾紛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因此他們常常尋求法律救濟。在勞動報酬協議不明確的情況下,法院在實際處理這一問題時可以參照的標準相對復雜,如參照當地同行業、同工種的標準、全國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等,這給此類案件的審理帶來了麻煩。筆者認為,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由用人單位內部規范決定的制度,應當由勞動法加以規定,以統一規范。4、 雇主的內部規定是否合法有效。在勞動合同履行過程中,用人單位一般按照用人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對勞動者進行管理,要求勞動者嚴格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對于違反內部規定的行為,經常根據此類規定對工人進行相應的處罰。工人的工作條件、工作內容和報酬要求往往由他們決定。如何界定雇主在管理工人方面的自主權,如何界定單位制度內部規則的權限和范圍,此類規范是否合法有效,是否通過適當程序(如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和通過的程序)產生,是否向工人公布,能否作為辦案依據等往往是雙方法庭爭論的焦點,也是審理案件的關鍵。筆者認為,許多單位在制定了自己的內部規章后,并沒有實行民主程序或公開程序,這些規章往往側重于保護企業的利益,對職工的要求極為苛刻。一些用人單位甚至在法庭上臨時界定企業規章制度,為解除勞動關系尋找借口,因此,筆者建議盡快建立企業規章制度備案機制,為勞動爭議的發生提供證據,為案件的審理提供便利。在反訴問題上,根據《勞動法》的規定,勞動爭議雙方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不服的,有權向法院起訴。由于雙方均對同一裁決提起訴訟,為了方便雙方的訴訟和法院的審判,這兩個案件可以一起審理,后一個案件可以作為反訴處理。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提出反訴的情況比較普遍,即仲裁裁決送達后,甲方拒不接受,在15日內提起訴訟,法院依法予以受理;被告B收到訴狀副本后,在收到仲裁裁決之日起超過15天的法定期限內提出反訴。關于這種反訴是否成立,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提出的反訴,只要符合法律規定的反訴條件,即應予以受理。另一種觀點認為,勞動爭議案件具有特殊性,即反請求的構成條件應滿足當事人自仲裁裁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要求。作者認為第一種觀點更合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間借貸可以申請仲裁嗎
2021-02-15超市顧客摔傷保潔公司賠償是怎樣的
2021-03-01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公眾責任保險合同的基本內容
2021-02-27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被保險人死亡由誰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義務
2021-02-26保險合同成立后哪種人可以憑自己的意愿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8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021-01-17土地經營權是怎樣抵押的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