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在不能勝任工作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在實際工作中,不少用人單位以此為理由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不少職工都有疑問,如果企業以不勝任工作為由辭退職工,是否需要支付經濟補償?答案是肯定的,經培訓或調崗勞動者仍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向勞動者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
職工主動離職有經濟補償嗎
勞動者要注意的是,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沒有經濟補償金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勞動者自愿辭職不能享受經濟補償金,但被迫辭職的能要求經濟補償金。勞動法規相關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的,迫使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支付勞動者的報酬和經濟補償金,并可支付賠償金:
1、以暴力威脅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2、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報酬或提供勞動條件的;
3、克扣或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4、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
5、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勞動者經濟補償補什么
實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制度,是為了使勞動者在被解除勞動合同以后,尋找新的工作以前,其基本生活開支有必要的保障,或者有能力繼續醫治疾病。并不是所有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都可以享受用人單位的經濟補償。從《勞動法》的規定可以看出,除因勞動者違紀、違法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以外,用人單位都應當依法對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者有權享受的經濟補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生活補助費
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標準工資1個月的生活補助費,但是最多不超過12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
2、醫療補助費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經濟補償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侵占企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用。
根據《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和《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規定,勞動合同終止前工人或農民合同工患病或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企業發給相當于本人工資3個月至6個月的醫療補助費。
職工不勝任被辭的勞動者拿不到相關的補償時,可以找律霸網律師進行詢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遷評估大約評估幾次
2021-03-21土地抵押審核的結果是什么
2020-12-10掛靠車輛掛靠人和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賠償
2020-11-21商標使用許可期限屆滿后對庫存產品如何處理
2021-01-28新三板定向增發的流程
2020-11-28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不服交通事故認定,能否提起訴訟
2020-12-29單位過錯造成員工自殺如何賠償
2021-01-16遺產繼承份額轉賣是怎樣的
2021-02-06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法律對產品責任保險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1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逆行出車禍保險賠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