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人的陳述可否作為定案的依據
不一定,應結合其他證據進行分析。
糾紛是在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當事人是案件的親身經歷者,他們最了解爭議的事實。但是當事人與案件處理結果有直接利害關系,為了勝訴,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一般會陳述對自己有利而對另一方不利的事實,也可能掩蓋、歪曲事實。因此,人民法院對于當事人的陳述應當客觀對待,注意是否有片面和虛假的成份。既不可盲目相信,也不能忽視其作用,要把當事人的陳述和該案的其他證據結合起來,綜合研究審查。如果當事人的陳述和其他證據之間沒有矛盾,各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也一致,可以將當事人的陳述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哪些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在訴訟中,法官會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司法經驗去判斷證據的真偽,只有那些真實的、客觀的、合法的、與案件事實具有關聯性的證據材料才會被當做定案根據。那些不真實的、非法的、與案件無關的證據材料,法官是不會采信的。證據能否作為定案依據,要根據案件的性質以及適用的程序法來考慮。在三大程序法只有《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作出了禁止性規定,《民事訴訟法》未作出禁止性規定。
一、《刑事訴訟法》
證據必須經過當庭出示、辨認、質證等法庭調查程序查證屬實,否則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人民法院在開庭審理時,對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醫院作出的鑒定結論,經質證后,認為有疑問,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的,可以另行聘請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醫院進行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
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二、《行政訴訟法》下列證據材料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一)嚴重違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證據材料;
(二)以偷拍、偷錄、竊聽等手段獲取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證據材料;
(三)以利誘、欺詐、脅迫、暴力等不正當手段獲取的證據材料;
(四)當事人無正當事由超出舉證期限提供的證據材料;
(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以外或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形成的未辦理法定證明手續的證據材料;
(六)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無其他證據印證,且對方當事人不予認可的證據的復制件或者復制品;
(七)被當事人或者他人進行技術處理而無法辨明真偽的證據材料;
(八)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證人提供的證言;
(九)不具備合法性和真實性的其他證據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有贍養義務是否也有監護義務
2021-01-10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贍養人的義務,贍養人應如何支付贍養費
2020-11-15申請傷殘鑒定有什么程序
2020-11-14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生效嗎
2020-11-24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已登記的地役權首次登記需要的材料
2020-11-26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勞動合同怎樣解除勞動合同的解除方式是什么
2021-02-14員工實習期間應得工資
2020-12-06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保險公司開學申請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5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撞了自家人能不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