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應當如何解讀?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款是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解讀如下:
訂立勞動合同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已經修改或者廢止。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由于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
用人單位經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或者根據市場變化決定轉產、調整生產任務或者生產經營項目或企業廠地遷移等。
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批準或者根據市場變化可能會經常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產品結構,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轉產、調整生產任務或者生產經營項目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工種、產品生產崗位就可能因此而撤銷,或者為其他新的工種、崗位所替代,原勞動合同就可能因簽訂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更。
勞動者方面的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如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發生變化、勞動能力部分喪失、所在崗位與其職業技能不相適應、職業技能提高了一定等級等,造成原勞動合同不能履行或者如果繼續履行原合同規定的義務對勞動者明顯不公平。
客觀方面的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這種客觀原因的出現使得當事人原來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的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這時應當允許當事人對勞動合同有關內容進行變更。主要有:
①由于不可抗力的發生,使得原來合同的履行成為不可能或者失去意義。不可抗力是指當事人所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戰爭等。
②由于物價大幅度上升等客觀經濟情況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的履行會花費太大代價而失去經濟上的價值。這是民法的情勢變更原則在勞動合同履行中的運用。
由于上述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未蓋騎縫章是否具備法律效力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刑事處罰是怎樣的?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時間的規定是什么
2021-02-02交通肇事逃逸認定書要幾天才能出來
2021-02-27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網貸逾期多久上征信黑名單
2020-11-18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土地承包合同公示怎么寫
2021-01-27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汕頭龍湖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1審批過的宅基地沒有辦宅基地證符合拆遷標準么
2020-11-26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1-01-21農村拆遷后的宅基地被他人占用是否可以要求補償
2020-12-23公房拆遷補償款該何去何從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