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法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1、協議仲裁制度。仲裁協議是當事人仲裁意愿的體現,當事人申請仲裁、仲裁委員會受理仲裁案件以及仲裁庭對仲裁案件的審理和裁決都必須依據雙方當事人之間所訂立的有效的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就沒有仲裁制度。
2、或裁或審制度。仲裁與訴訟是兩種不同的爭議解決方式,在兩者之間,當事人之間發生的爭議只能由雙方當事人在仲裁或者訴訟中選擇其一加以采用。有效的仲裁協議即可排除法院對案件的司法管轄權,只有在沒有仲裁協議或者仲裁協議無效的情況下,法院才可以行使司法管轄權予以審理。
3、一裁終局制度。我國仲裁法明確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即仲裁裁決一經仲裁庭作出,即為終局裁決。仲裁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當事人應當自動履行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二、仲裁和訴訟的區別
一是管轄權的取得不同。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法院依法受理后,另一方必須應訴;而通過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則必須要有仲裁協議,即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或糾紛發生前、糾紛發生后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二是審理者的產生方式不同。訴訟案件的審判員根據案件的不同類型由法院指定,不能由當事人自行選擇,但有法定理由當事人可以申請回避;而仲裁案件,除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選定仲裁委員會、約定仲裁庭的組成人數外,當事人有權選定仲裁員。
三是開庭審理的原則不同。法院開庭審理一般公開進行,涉及國家機密或個人隱私的案件,可以不公開審理;仲裁庭審理案件一般不公開進行,以有利于保護當事人之間的商業秘密和維護其商業信譽。
四是審理程序及當事人的能動作為不同。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應當嚴格按照訴訟法的規定進行;仲裁過程中當事人則有較大的處分權,幾乎每一步驟當事人都能主動作為,如約定由3名仲裁員還是一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是否開庭審理等等都可由當事人自由選擇,不得強迫。
五是監督程序不同。我國法院實行兩審終審制,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發現確有錯誤,可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我國仲裁委員會則實行一裁終局制,并適用司法監督程序
相對來說,仲裁要比訴訟的等級低一級別,但仲裁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民事訴訟簡單便捷的多,對于那些案情比較簡單的糾紛,選擇仲裁也是比較理智的方法。另外,可以用仲裁解決的民事糾紛,范圍也特別的有限,像是人身侵權糾紛就不能選擇仲裁處理。
勞動仲裁法實施條例全文
仲裁法司法解釋
勞動爭議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涉外離婚子女撫養問題
2021-02-02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標志設計的程序包括什么
2020-12-17注冊商標被注銷后還有補救措施嗎
2020-12-12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受哪些限制
2021-03-21破壞軍婚有什么后果
2020-12-20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交通事故誤工費怎么算
2021-01-08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1-11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僅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要怎么處理
2020-12-25保險合同生效的三個要素是什么
2020-11-13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駕駛員出車禍死亡負主要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1-06車輛被扣貸款保險賠償嗎
2021-03-16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