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實解除勞動合同可否不予補償?
解除事實勞動合同需要給予補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一般情況隱瞞事實,而簽訂的勞動合同是沒有法律效益的,公司在進行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可以不給經濟補償金,但是公司方面必須要提供相應的證據。
二、開除和解除勞動合同的區別
解除勞動合同是需要員工自己同意的,要是員工不同意的話,公司是不能單方面解除的,除非是員工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的,那么開除和解除勞動合同的區別是如何的。
解除勞動合同,是終止勞動合同當事人之間勞動關系的手 段,屬于勞動合同制度的內容。開除是對違反勞動紀律和 企業內部勞動規章制度的職工進行的行政處分;除名是行 政處理的一種方式。兩者均屬于企業職工獎懲制度的內容 。解除勞動合同與開除、除名的主要區別在于有無經濟補 償:根據《勞動法》第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條規定由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給勞動者經濟補償。因違紀 而被開除或除名,盡管采用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但不屬 勞動法相關規定的情況,因而不用給予經濟補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并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并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勞動合同的主體即勞動法律關系當事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的主體與其他合同關系的主體不同:其一,勞動合同的主體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資格的公民與不具有用工權的組織不能簽訂勞動合同;其二,勞動合同簽訂后,其主體之間具有行政隸屬性,勞動者必須依法服從用人單位的行政管理。
職員若是在入職時沒有與單位簽署勞動合同,但是又確實存在勞動關系,那么就屬于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情形,解除此種類型的勞動關系,職員可以得到高額的賠償金,但是若是發生糾紛,由于沒有勞動合同作為保障,職員的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不同意調崗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法律規定?
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幾種
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明專利初步審查的范圍怎么規定
2021-03-19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快遞取件二次收費違法嗎
2021-03-19生活困難不給父母錢是否要坐牢
2021-01-05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拒收事故認定書怎么處理
2021-01-14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房屋繼承公證的幾大注意事項
2020-11-14債權債務起訴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0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符合條件的職工是否可以申請變更無固定期的合同
2020-12-12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申請人身保險理賠所需資料有哪些
2020-11-27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怎么辦
2021-01-26本案被保險人身故保險公司應否賠付
2020-11-21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提高保險理賠效率主要有幾種方法
2021-02-13什么情況下汽車淹水可以理賠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