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糾紛是什么?
1、《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規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2、我國勞動法規最早對非全日制用工作出規定的是2003年5月30日原勞動保障部《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該意見對非全日制用工的定義是: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5小時累計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30小時的用工形式。
3、根據法律的位階,非全日制用工應當以《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的規定為準,即在時間上應當是每天不超過4個小時,每周不超過24個小時。
非全日制用工和全日制用工的區別
1、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工資支付周期一般不超過15天。而全日制用工是以月為計薪周期,每天的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每月的工作時間不超過167個小時。
2、是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后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而全日制用工一般勞動者只能與一個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
3、是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議。而全日制用工的,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4、是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而全日制用工的,除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和三個月以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其他勞動合同可以依法約定試用期。
5、是在終止勞動關系時,雙方均可隨時終止勞動關系,并且用人單位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全日制用工則對勞資雙方解除勞動合同作出了更多的限制,而且許多情況下用人單位是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
在勞動合同的相關糾紛之中,用人單位往往處于強勢地位,而勞動者常常處于弱勢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勞動者不需要害怕,只要是相關的理由正當,可以通過法律的相關程序來提起勞動仲裁,通過相關部門來對問題進行相關的解決。
單位不簽勞動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未簽勞動合同死亡賠償嗎
最新勞動合同范本(勞務派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用新型專利是什么意思
2021-01-03司法鑒定輕傷分幾級,具體有哪些內容
2021-01-03醫療糾紛證據
2021-01-29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3涉外結婚外國人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2包辦婚姻效力有哪些方面
2021-01-10職業病可以自己去鑒定嗎
2021-03-13預付款在法律上是否可以是全部金額
2020-12-08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雇傭關系的賠償責任是什么
2021-02-2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法律是如何規定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的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的生效
2021-01-16肇事司機自己被撞 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3-02什么是保險受益人,保險受益人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2-2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的行為是否無效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