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還是為勞動者購買社保,這其實都是作為用人單位的義務,而如果沒有按照規定來操作的話,則此時單位就要承擔不利的法律責任。那現實中如果單位僅僅與勞動者簽勞動合同不買社保的話,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是好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員工與用工單位產生勞動關系,不管是否簽署勞動合同,都應為其辦理社保,不辦理社保屬違法行為,用人單位應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這個時候員工要做的其實很簡單:爭取維權。
可自主離職
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參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不需受提前30天的限制,更不用批準,可立馬走人。
可獲取經濟補償
員工以上條理由離職時,用人單位應當向其支付經濟補償(參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參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
可主張雙倍工資
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如公司不做補償,可申請勞動仲裁,員工需保存好工作證、工資條等可證明與單位存在用工關系的證據以備舉證;如公司違法解除合同,需承擔賠償金,賠償金額標準為經濟補償的兩倍;若存在克扣工資的情況,還應足額補完應獲薪資(有加班情況還應補足加班工資),當然不管哪一種方式,用人單位都應為員工補交社保。
就購買社保來看,不僅僅屬于用人單位的義務,同時也是勞動者的義務,而在我國權利可以放棄,但義務卻是必須要履行的。因而在單位與勞動者建立了用工關系之后,不管是哪一方都不能說不買社保。至于簽勞動合同不買社保該如何處理,上文中已經給出了介紹,希望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公司倒閉社保怎么辦?
公司法人要交社保嗎?公司法人代表是否要交社保
社保卡補辦流程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暴被打耳光能驗傷嗎
2021-01-13驅逐出境適用哪些范圍
2020-12-30醫鬧入刑的能與不能
2021-01-18國家賠償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1-03-06執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什么屬于精神出軌,法律有規定精神出軌嗎
2021-02-12申請撤銷強制執行后多久解凍
2021-02-06回避的適用情形
2020-12-04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當選業主委員會成員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30私人集資房是否可以買,私人集資房合法嗎
2020-12-09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已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帶病投保人可獲得理賠嗎
2020-12-05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保險證等不等于保險憑證
2021-03-15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