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待崗期間解除勞動關系有賠償金嗎?
待崗并不是解除勞動關系,待崗期間應當發放生活費,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你的情況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能隨意解除勞動關系。待崗后,用人單位不能以待崗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通常有如下情況: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沒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沒有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規定的情形,用人單位行為屬于《勞動合同法》87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情形,應該支付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符合《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的,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符合《勞動合同法》第40條,沒有提前1個月通知勞動者的應多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
3.勞動者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的規定的情況,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也不需要提前通知,需要用人單位舉證并且書面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
二、補償金中工資計算標準
關于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問題,按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第11條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而對于上述條款中的“工資”的范圍,按照《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的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予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在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這一問題上,最容易引發混淆和糾紛的地方常見于計發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否包括加班加點勞動報酬的問題。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支付給職工的加班加點勞動報酬屬于工資的組成部分,計發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應包括加班加點的勞動報酬。
隨著勞動法的不斷普及,勞動者都會在入職后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同時也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可以在合同期內隨意解除勞動關系,如果在勞動合同到期后,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進行續簽,也要按照勞動者工作的年限來支付經濟賠償金,如果就任何糾紛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簽訂合同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5因環保禁養關停魚塘有補償嗎
2020-11-30高空拋物判多久
2021-01-06涉外婚姻中介公司違法嗎
2021-03-24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開庭后讓回家等消息是緩刑嗎
2021-03-22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什么樣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
2020-12-23獲得第三者賠償后還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嗎
2021-01-29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怎樣選擇保險代理人
2021-03-09告知
2021-02-11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土地承包經營權戶主有什么權利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