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待崗期間解除勞動關系有賠償金嗎?
待崗并不是解除勞動關系,待崗期間應當發放生活費,解除勞動關系的,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你的情況應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能隨意解除勞動關系。待崗后,用人單位不能以待崗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通常有如下情況: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沒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沒有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不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規定的情形,用人單位行為屬于《勞動合同法》87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情形,應該支付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個月工資;
2.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符合《勞動合同法》46條規定的,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符合《勞動合同法》第40條,沒有提前1個月通知勞動者的應多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代通知金;
3.勞動者存在《勞動合同法》39條的規定的情況,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關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經濟補償,也不需要提前通知,需要用人單位舉證并且書面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
二、補償金中工資計算標準
關于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問題,按照《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第11條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而對于上述條款中的“工資”的范圍,按照《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3條的規定:“勞動法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予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在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這一問題上,最容易引發混淆和糾紛的地方常見于計發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是否包括加班加點勞動報酬的問題。根據上述規定,企業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支付給職工的加班加點勞動報酬屬于工資的組成部分,計發經濟補償金的工資標準應包括加班加點的勞動報酬。
隨著勞動法的不斷普及,勞動者都會在入職后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同時也規定了用人單位不可以在合同期內隨意解除勞動關系,如果在勞動合同到期后,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進行續簽,也要按照勞動者工作的年限來支付經濟賠償金,如果就任何糾紛可以通過訴訟方式解決。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有限公司向銀行貸款需要股東簽字嗎
2021-02-01何種情況時,保證責任減免
2021-03-15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房屋產權證明辦理手續是什么
2021-03-01欠薪多久屬于自動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6內退職工是否屬于退休職工
2020-12-19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如何合法辭退員工
2020-11-08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飛機延誤找誰賠償
2021-02-10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特征以及概念是什么
2020-12-02土地法知識小輯
2020-11-10土地轉讓的稅費都包括什么
2021-01-07私自轉讓集體土地怎么處理
2020-12-30同樣是拆遷,公益拆遷補償怎么不一樣
2021-03-17公益拆遷和商業拆遷補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8安置房一房多賣怎么辦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