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建筑工地上發生了一次小型安全事故,有幾個農民工腿部、手部受傷,農民工們為了維護其權益,向建筑方提出索賠申請,建筑方不予認可,解釋為農民工與施工單位不存在勞動關系。施工單位與農民工屬于勞動關系嗎?具體分析一下,存在以下三種觀點:
一、不能認定存在勞動關系。
主張這種觀點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包工頭與施工單位之間簽訂的是勞務承包合同,屬于民事合同,農民工受雇于包工頭,與施工單位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不能認定農民工與施工單位存在勞動關系,二是由于建筑行業流動性大,許多農民工可能同時在多個不同施工單位的施工工地干活,如果認定此種情況存在勞動關系的話,不便于實際操作。
二、可以認定存在勞動關系。
主張這種觀點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四條明確規定,建筑企業將工程發包給不具有施工資質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依此文件,可以認定農民工與施工單位存在勞動關系。二是建筑行業將工程發包給不具有施工資質的組織或自然人,屬于違法行為,此發包行為無效,而農民工實為施工單位利益而勞動,施工單位是實際利益獲得者,因此,應認定農民工與施工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三、第三種觀點主張此種情況不能一刀切,要進行個案分析。
主要理由也有兩個。一是此種情況下,對于界定勞動關系和雇傭關系不好判斷,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建筑行業用工不規范,為了規范建筑行業合法用工,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在案件實際處理過程中,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認定是存在勞動關系還是雇傭關系,但要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原則。二是有的案件中,農民工與包工頭之間存在的確實就是雇傭關系,而不具有勞動關系的特征,此種情況,應根據具體情況認定農民工與包工頭存在雇傭關系為妥。首先,法律有明確規定,《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四條規定:建筑施工、礦山企業等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法律如此規定,即是旨在規范建筑行業用工行為和保護勞動者,為了使勞動者的勞動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能夠得到有效的救濟。
認定是雙方是勞動關系或者還是雇傭關系,必須遵循的原則就是有利于保護勞動者的原則,另外一個原則就是以事實為準則,確實為雇傭關系的不能予以認定為勞動關系。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損害他人名譽罪判幾年
2021-01-13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對公賬戶變更法人流程有哪些
2021-01-25合同詐騙是怎么處罰的
2021-01-03消費合同多久生效
2021-03-01繼承人滿足何種條件才能參與繼承
2021-01-13第三人代為履行后怎么追償
2020-11-13用人單位在節日當天要求加班怎么算工資
2021-03-09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合同的解釋通常是遵循有利于哪一方的原則
2020-12-21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證金如何確定
2021-02-10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車禍后保險公司拒賠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02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