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社會中,確定勞動關系對勞動者來說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對于勞動者來說,可以憑借勞動關系這塊來享受到勞動法的保護。勞動法和一般的法律保護所不同的是,對于已經確認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來說,勞動法的實行的是能給勞動者提供更多的權益和利益的同時,要求用人單位承擔的義務要更多。但工傷后沒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勞動者依據什么來給自己得到應有的利益和幫助呢?
勞動者可通過下文細說的辦法采取措施,拿到證據,即使是工傷后沒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勞動者也能得到應有利益。
工傷后沒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這個事實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勞動關系認定的三大標準。
勞動關系的確定對勞動者而言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意味著勞動者可以因此享受到 勞動法 的保護。與一般的法律保護不同,勞動法實行的是傾斜保護,簡單來說,就是給勞動者更多權利和要求雇主承擔更多的義務。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國家在勞動法中以一只 “看得見的手 ”出現,直接對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時間等勞動標準作了明確的規定。 這樣的規定,為勞動者的保護劃定了底線,雇主只能支付高于最低工資的報酬,而不能低于它,否則,國家將予以制裁。
而如果勞動者不被認定為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將得不到勞動法的保護。現實中存在大量勞動者本身實際上屬于勞動法中定義的 “勞動者 ”的范疇,但由于沒有簽訂 勞動合同 ,而難以證明自己的 身份,主張自己的權利,因此得不到勞動法的保護。
正是為了解決這一社會現狀,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社會穩定,勞動部出臺了《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不僅對勞動關系的認定作了明確的規定,還對事實勞動關系中的無固定期限問題、經濟補償金問題、建筑行業雇工保護及對勞動關系確認的爭議處理等九大方面作了充分的規定,應當引起廣大勞動者的重視,也應當引起廣大用人單位的足夠重視。
維權第一步:簽訂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的權利也是勞動者的義務,我國勞動法特別強調了勞動合同的簽訂。《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用一句簡單的話說就是“有勞動關系就應當有勞動合同”。
國家之所以在立法中如此強調勞動合同是有道理的。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維權的第一步,甚至有人說是勞動者的“護身符”。俗話說“口說無憑”,現實中大量勞動者吃虧就吃虧在沒有證據。而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的直接反映,是最有利的證據。“白紙黑字”的勞動合同是勞動仲裁 、法院做出判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主要憑據之一。
因此,勇敢主張自己的權利,要求用人單位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維護自身權益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確立勞動關系的三大標準勞動者如果已經簽訂了勞動合同當然好了,但如果沒有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如何認定呢?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這三條標準實際包括對“用人單位”、“勞動行為”、“勞動者”三方面的考察。“用人單位”必須是我國勞動法中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等”。而“勞動行為”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具體勞動,并獲得報酬的過程。“勞動者”同樣必須具備合法的資格。
注意收集以下證據如果勞動者發現用人單位沒有與自己簽訂勞動合同的,就要注意收集以下證據了,以備不時之需。
(一)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
(二)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發放的“工作證”、“服務證”等能夠證明身份的證件。
(三)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
(四)考勤記錄。
(五)其他勞動者的證言等。歸納來說,勞動者就是要注意收集自己的收入憑證、與用人單位有關的身份證明、用人單位的招工材料、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實施管理的證明、其他可以作為旁證的證明。需要特別說明的,用人單位的報銷憑證等、因公傳遞的電子郵件等也屬于有效證據。總之一句話,能證明自己在用人單位工作過的各種東西。
確立勞動關系的應支付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的舉證責任倒置在具體訴訟中,勞動者還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提供部分的證據。由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不平等地位,用人單位掌握大量信息,存在舉證的困難。法律賦予了勞動者更多權利。
用人單位需承擔的舉證責任包括:
1、報酬收入的憑證。如,工資支付憑證或記錄(職工工資發放花名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的記錄等。
2、招聘用工的憑證。如,勞動者填寫的用人單位招工招聘“登記表”、“報名表”等招用記錄等。
3、日常管理的憑證。如,考勤記錄等。
事實勞動關系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解除應當簽訂勞動合同而未簽訂勞動合同的,符合勞動關系的特征的,用人單位首先應當與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期限由雙方協商確定。
對勞動合同期限雙方協商不能達成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終止勞動關系。
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可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在事實勞動關系雙方協商簽訂勞動關系的過程中,勞動者提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且符合法律規定的簽訂條件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建筑企業發包方需承擔用人單位義務建筑施工、礦山企業轉包項目時,有義務選擇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并對該轉包的用工主體承擔 連帶責任 。
用人單位將工程(業務)或經營權發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自然人,對該組織或自然人招用的勞動者,由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發包方承擔用工主體責任。
勞動者可就勞動關系的確立提起勞動仲裁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引發爭議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 勞動爭議 仲裁 委員會申請仲裁。
勞動法上的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向勞動者給付勞動報酬,由勞動者提供職業性勞動所形成的法律關系。依照勞社部發〔2005〕12號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一般認為同時具備以下三種情形的,則勞動關系成立:?
(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 定的主體資格。
(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征可以概括為:
一是雙方都有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
二是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原因和目的只是為了實現交換(財產屬性)。
三是勞動者一方向特定雇主提供勞動,雇主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排他性命令、使用勞動者(人身屬性)。
四是雇主對雇員有保護義務,雇員對雇主有忠誠義務。
在案例二中,雖然雙方都符合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但是高某來汽車培訓部的目的是利用培訓部平臺,行個人進行駕駛員培訓之實,牟取利益,規避法律。這與一般勞動者提供自己的勞動、雇主支付對價有區別的。并且,如果是勞動關系,勞動者具體做什么、如何做須聽從雇主的指揮,而高某平時工作都是由自己決定。因此,從要件特征入手,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不具備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征。
勞動關系認定規則適用
1、適用主體。認定哪些法律關系可以被認定為勞動關系,首先要解決的是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鑒于勞動關系本身特點,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三個案例中的三名自然人均超過法定最低年齡限制,參加勞動的條件符合法律規定;三個公司均經過工商部門登記,合法成立,具有獨立民事主體資格。此外,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合法性。如公司處于籌備階段,或者公司不是合法成立,產生的后果是非法用工。
2、適用標準。一是雙方建立勞動關系的原因和目的只能是為了實現交換。史尚寬先生認為,“勞動關系謂以勞動給付為目的之受雇人與雇傭人間之關系”。這一概念強調了勞動力與工資形成對價的結構。從市場經濟角度理解,勞動關系是基于資本購買特定勞動力的交換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動,用人單位支付對價,這是構成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如前述案例二中,高某作為教練員確實提供了勞動,但是汽車培訓部并不向高某支付對價,而是由高某自己收取學員費用后向培訓部繳納管理費。
二是勞動者一方必須向特定雇主提供勞動,出資購買勞動力的雇主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對勞動者排他性使用。這是勞動關系最本質特征。所謂排他性使用,就是命令、服從。雇主向勞動者支付對價進行交換所要獲取的是對勞動力支配、使用的權利,這就是勞動力的人身屬性。三個案例中,秦某的出勤狀態不定,該浴室既不要求秦某遵守上班時間,也不存在秦某接受浴室管理和指揮的客觀事實;高某自主開設培訓班,自主經營管理,自負經營風險;至于劉某,公司對其完全沒有指揮管理,劉某只聽從公司法定代表人家人的囑咐。
3、適用限制。這里討論的勞動關系認定,始終是指區別于集體勞動關系的個別勞動關系,并且這種個別勞動關系,還是標準勞動關系,即具有長期雇傭、八小時全日制勞動、工作場所固定、嚴格的從屬性、一重勞動關系等特征。不包括非標準勞動關系,如非全日制用工、 勞務派遣 等。
綜上所述,即使工傷后沒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只要勞動者能拿出證據,來證明有事實勞動關系就可以,例如考勤表、工資發放記錄等,這些證據在一定的情況下都能作為來認定事實勞動關系存在的直接,如果發生了勞動爭議,比如工傷,勞動者都能直接來憑此證明勞動關系,維護自身權益。
工傷鑒定程序怎樣走,有哪些流程?
勞務派遣中的工傷,用人單位如何承擔責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共黨員,北京盈科(泰州)律師事務所商事訴訟與仲裁法律事務部副主任律師,AFP國際金融理財師,國家高級秘書職稱,海口市作家協會會員,國際律師協會會員,10年多的銀行從業豐富經驗,具有法律、會計、保險、反洗錢等資格證書,銀行、金融、財稅業務經驗豐富。海南大學法學學士。為社會自然人和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依法行政、合規經營、商事活動及項目運作提供法律服務。尤其擅長刑事辯護、擔任法律顧問、事故保險理賠、工程合同、債權債務糾紛、商務談判和商事仲裁、婚姻繼承、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房地產、知識產權、醫療損害賠償等糾紛處理。專注財稅、合同、風控、經濟業務。擅長訴訟方案策劃和訴訟技巧的運用,致力于縝密進取的態度服務每一位當事人。17888178896(微信同號)
陪審員不參加什么案件審理
2021-02-13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被辭退簽字了還能仲裁嗎
2021-02-12聯合懲戒對象申請移出核查期限
2020-12-21我國目前允許同性進行婚姻登記嗎
2021-01-09職稱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0-11-152020交通事故進行傷殘鑒定有哪些流程
2021-02-21購房合同平面圖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行政訴訟再審被駁回怎么辦
2021-02-22交強險投保情況包含哪些類型
2021-02-08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是什么
2021-02-15三類人身保險新型產品 購買時應注意事項
2021-02-25建行被罰30萬,涉嫌什么違法行為
2021-03-03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保險公司能否因肇事逃逸免責
2021-01-06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辦理車輛理賠
2021-01-04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意思
2021-01-14